公共安全文化工程21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将迈着前所未有的坚实步伐,健康、稳步地走向世界民族之林。20xx年的远景规划展示了国家统一富强、经济持续发展、科教兴国的美好蓝图。进入小康社会的中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将得到极大的提高。酒店、宾馆、商场、购物中心、公园、娱乐广场、夜总会、高尔夫球场、桑拿中心、通宵电影院、歌舞厅、桌球城、保龄球馆、健身房、酒吧、冲浪游泳馆、美容厅等在各大中城市中星罗棋布,人们在双休日的休闲娱乐保健和夜生活将非常丰富多彩。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使人们的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也带业了一系列人类前所未有的安全新问题。根据公共场所和休闲保健的特点,从安全减灾的角度出发,应形成、完善和发展其独特的安全文化工程。一、交通安全文化21世纪的中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海上快艇、空中大型客机等海、陆、空交通网络将日趋完善,人们休闲旅游,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任其乘用,快捷方便。但是对于富裕了的中国人来说,旅途中的交通安全是头等重要的大事,不论是汽运、铁运、海运、航运都要求舒适、快捷、安全、可靠。这就要求各营运系统要应用高新技术,提高营运装置的可靠性,培养技术熟练、心理素质高的驾驶员,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对于某些不可抗拒的因素,在特殊条件下或复杂的气象环境中,为了尽量避免或减少灾难或伤害,要宣传安全性自救、互救的应急方法。例如,如何使用高速汽车、火车、飞机上的安全带?如何使用飞机上的氧气罩?在船上、飞机上如何取救生衣、救生圈?大巴、火车、轮船、飞机的紧急出口如何打开?这些知识都是现代中国人在公共交通装置上应该熟练掌握的安全文化知识。人们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在紧急状态下人人都是救护队员,人人都懂得逃生。二、消防安全文化21世纪的中国都市高楼林立,酒店、夜总会、商场星罗棋布,而对在这些公共场所休闲、购物、娱乐的人们来说,消防安全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近几年来发生在我国都市大楼的火灾事故还沥沥在目,如哈尔滨白天鹅宾馆特大火灾、唐山林西百货大楼特大火灾、北京隆福大厦特大火灾、江西南昌市土下商场特大火灾、辽宁阜新市艺苑歌舞厅特大火灾、新疆克拉玛依友谊宫特大火灾等,这几起火灾,死亡人数之多,损失之重,震惊世界。为了加强消防工作,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全国人大早在1984年就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对火灾的预防制定了11条规定,对消防组织、火灾救护、消防监督也都制定了有关条款。为了加强全社会公民的消防意识,公安部1995年11月发布《消防安全二十条》,这二十条可以说是消防安全文化的缩影。具体内容如下:1.父母师长要教育儿童养成不玩火的好习惯。任何单位不得组织未成年人扑灭火灾。2.切莫乱扔烟头和火种。3.室内装饰装修不宜采用易燃可燃材料。4.消防栓关系公共安全,切勿损坏、圈占或埋压。5.爱护消防器材,掌握常用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6.切勿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公共场所、乘坐交通工具。7.进入公共场所要注意观察消防标记,记住疏散方向。8.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疏散通道畅通。9.任何人发现危及公共消防安全的行为,都可以向公安消防部门或值勤公安人员举报。10.生活用火要特别小心,火源附近不要放置可燃易燃物品。11.发现煤气泄漏,速关阀门,打开门窗,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12.电器线路破旧老化要及时修理更换。13.电器线路保险丝(片)熔断,切勿用铜线、铁线代替。14.不能超负荷用电。15.发现火灾速打报警电话119,消防队救火不收费。16.了解火场情况的人,应及时将火场内被困人员及易燃易爆的物品情况告诉消防人员。17.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要贪恋财物。18.必须穿过浓烟逃生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服披裹身体,捂住口鼻,贴近地面。19.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服覆盖压灭火苗。20.大火封门无法逃生时,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缝,泼水降温,呼救待援。《消防安全二十条》的内容包括火灾预防、管理和火灾发生后如何报警逃生,语言简练,通俗易记,便于操作,实用性强。现代中国人应该使上述的规范变成自己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