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教学目标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2.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3.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2.教学难点(1)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三、教学策略从教材提供的问题探讨──斯帕兰札尼研究鹰的消化作用进入学习情境,是有趣的,并能和学生已有经验──对消化酶的了解结合起来。要先提出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代谢是课标明确提出的一级主题,细胞代谢过程离不开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学生对酶的认识有限但对催化剂的作用比较熟悉,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对无机催化剂的知识基础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可以介绍几种无机催化剂的作用,让学生说出无机催化剂催化的特点和条件,然后让学生思考生命活动是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发生的环境条件是什么?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细胞内的环境是一个常温常压的状态,在这种环境状态下发生的化学反应,应该有适合的生物催化剂──酶,由此引入酶的学习。既然学生们知道无机催化剂的作用,就让学生通过比较实验来认识酶的催化作用以及与无机催化剂的差别。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具体数字,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做实验时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的突出特点──高效。质量分数为20%的新鲜肝脏研磨液1滴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铁溶液1滴生物催化剂:过氧化氢酶所含酶的相对数量:1无机催化剂:Fe3+Fe3+的相对数量:25万教师在安排学生做实验时要注意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落实好本节课的目标。本节课的实验需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建议教师利用直观的手段(绘图或电子幻灯等)将实验的装置特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装置分别向学生展示,以增加学生实验操作和讨论的效率。本节课大约需要2~3课时完成。其中酶的作用和本质需约1~2课时,酶的特性需要1课时。关于酶的概念,课程标准要求层次为理解,这就意味着学生能够对酶的概念进行阐述、解释。这就需要教师在将酶的概念阐述清楚的基础之上,通过实验和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酶的概念,落实课标的要求。本节课的标题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针对这一定语,教师可以问问学生对“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有什么认识,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观的图片和文字说明,让学生明确催化剂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且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较,生物催化剂酶有突出的优越性。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实验。在实验前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数据列在黑板上,如下表。表12在20℃测得的过氧化氢分解的活化能条件活化能/kJ·mol-1没有催化剂催化用胶态铂催化用过氧化氢酶催化755429在介绍酶的本质时,教材上的资料分析很重要,充分利用资料中酶的发现历史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酶本质的认识。在资料分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资料,但这必须建立在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之后,要尽量避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漫无目的、无针对性地阅读。教师也可以利用教材上的资料精心设计教学,带领学生回顾酶的发现历史,挖掘科学家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探究、不断进行实验,最终揭示酶的本质的探索历程,帮助学生理解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的事实。在学习酶的特性时,学生对于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了,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判断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催化化学反应时应具备哪些特点。这里需要提醒学生的是,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从蛋白质的特性上去思考酶的特性。通过前面的实验,学生已经对酶的催化效率有了感性认识,让学生接着思考酶催化反应是否应在其分子结构上有特定的活性部位,而这个活性部位恰恰就是酶具有专一性的原因。酶与底物之间具有锁匙关系,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这种高度的专一性保证了生命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学习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时,教师要重视教材上提供的探究活动,要让学生亲自获得酶的活性受到温度和酸碱度影响的实验证据,还可以通过定量化的探究实验认识酶活性的范围,当然,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四、答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