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DNA的复制\s\up7()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DNA分子能够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作为遗传物质与严谨的双链螺旋结构有关,还与其功能有关。而复制是DNA的重要功能,那么,何谓复制?复制的过程如何?有何意义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DNA的复制。\s\up7()师:对真核生物而言,DNA主要存在于细胞的什么部位?生: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师:DNA结构怎样?生:双链螺旋结构、极性反向平行、碱基互补配对、排列顺序无穷。师: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细胞有何主要变化?生:DNA分子的复制,有关蛋白质分子的合成。师:遗传信息储存在什么物质中?生:DNA分子中。师:遗传信息如何传递?生:通过DNA的复制。师:何谓DNA的复制?板书:一、DNA的复制生:以亲代DNA分子为摸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称为DNA复制。师:DNA的复制发生在什么时期?生: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师:DNA分子是以什么方式进行复制的?板书:1.DNA分子复制的方式师:为了证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1957年两位科学家设计了一个非常精巧的实验。学生活动:阅读文本P57“事实2”图文,分析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过程。师:(1)该实验采用了什么物理方法?(2)4组实验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各自出现怎样的结果?(3)实验中,第一组实验的作用是什么?(4)实验中,子一代细菌、子二代细菌究竟是第几组细菌的子代?(5)离心处理后,为什么子一代的DNA只有杂合链带?你能以图示的形式来表示其本质吗?(6)子二代DNA出现了轻链带和杂合链带,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结合文本P57“事实2”图文事实,分组讨论。生甲:该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与梯度离心法。师: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实验中经常被使用,主要是用来跟踪某种化学元素所存在的化合物的变化或该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变化规律等。在做标记实验时,要注意选择被标记的元素在某种物质中是唯一的,如在噬菌体内标记蛋白质,一般选择S元素,而标记DNA一般选择P元素,因为S元素不存在DNA中,而生物体P元素主要在DNA中。之所以不选择N元素,是由于其在DNA和蛋白质中都存在。通过同位素标记的元素和普通元素的比较可以起到对照作用,来研究某种元素的变化规律,如本实验就是这样。生乙:(1)第一组实验是把细菌培养在含有轻同位素(14N)的培养基中,在细菌的生长过程中,轻同位素进入含氮碱基,然后掺入新合成的DNA链中。经过多次细胞分裂,细菌细胞的DNA充分地被14N标记上了。然后将细菌细胞破碎,提取DNA,进行氯化铯梯度离心,结果,14NDNA在轻带位置。(2)第二组实验是把细菌培养在含有重同位素(15N)的培养基中,在细菌的生长过程中,重同位素进入含氮碱基,然后掺入新合成的DNA链中。经过多次细胞分裂,细菌细胞的DNA充分地被15N标记上了。然后将细菌细胞破碎,提取DNA,进行氯化铯梯度离心,结果,15NDNA在重带位置。(3)第三组实验是把细菌培养在含有重同位素(15N)的培养基中,在细菌的生长过程中,重同位素进入含氮碱基,然后掺入新合成的DNA链中。经过多次细胞分裂,细菌细胞的DNA充分地被15N标记上了。然后把这些标记的细胞移入正常的轻同位素(14N)的培养基中,经过一次细胞分裂,抽取细菌样本,再提取DNA,进行氯化铯梯度离心,结果,第一代DNA分子则位于轻带和重带之间的中带位置。(4)第四组实验是把细菌培养在含有重同位素(15N)的培养基中,在细菌的生长过程中,重同位素进入含氮碱基,然后掺入新合成的DNA链中。经过多次细胞分裂,细菌细胞的DNA充分地被15N标记上了。然后把这些标记的细胞移入正常的轻同位素(14N)的培养基中,经过两次细胞分裂,抽取细菌样本,再提取DNA,进行氯化铯梯度离心,结果,第二代DNA分子一半位于轻带,一半位于中带。生丙:实验中,第一组实验的作用是作为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实验的对照组。生丁:实验中,子一代细菌是第二组细菌(15NDNA重链带细菌)的子代、子二代细菌是第三组细菌(15NDNA、14NDNA中链带细菌)的子代。生戊:尝试进行板演,以图示的形式分析为何子一代的DNA只有杂合链带。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分析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为何子一代的DNA只有杂合链带。师:造成子一代的DNA只有杂合链带的原因可能是由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