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7页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时间:2009-7-1417:30:382006年1月21日沧州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批准“十一五”时期(2006年—2010年),是我市承前启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五个统筹”的重要时期;更是抢抓机遇,实现大发展快发展,努力打造全省经济发展举足轻重增长极的跨越时期。展望未来,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既耽误不起,更失误不得。《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遵循《中共沧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而编制,主要阐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图、战略重点、发展目标、总体部署及政策取向,集中体现市委、市政府对“十一五”发展的决策意图和施政方针。它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五年间沧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一、现实基础和未来发展环境(一)“十五”发展的总体评价“十五”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创新体制、调整结构、优化环境,以积极有作为的态度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充实完善发展思路,坚定大发展快发展的信念。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战胜非典疫情和各种自然灾害的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就,为“十五”计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十五”末,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130.8亿元,年均增长12.6%,比“十五”计划目标高3.5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居全省第四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532元,比计划目标高6532元,在全省的排位由“九五”末的第六位上升至第五位。2005年全部财政收入完成82.9亿元,年均增长16.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亿元,年均增长16.2%,均超额完成计划。第2页共27页第1页共2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7页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畜牧、蔬菜、果品业保持较快增长。化工主导产业地位确定,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服务业健康稳步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九五”末的17.6:50.1:32.3转变为“十五”末的11.8:54.7:33.5。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62.5亿元,是“九五”的1.87倍,年均增长14.4%,比“十五”计划目标高4.4个百分点。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4.5亿元以上,同比增长45.5%,创我市历史最好水平。一批强市富民的重大工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基础设施建设构筑起强劲的平台,临港区域大发展的框架初露端倪。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以“两增、两减、两分”为重点的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全市已有80%以上的国有企业改制到位;农村税费、粮食流通体制、投融资体制、财政体制等各项改革取得进展。五年间累计审批外商投资项目260个,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4.3亿美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资2.93亿美元,年均增长36.3%。2005年直接利用外资达到1.44亿美元,同比增长74%,创历史最好。社会事业发展较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不断发展。城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给排水、燃气、供热、电力、公路交通等一批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乡人民生活的建设项目相继建成并发挥作用。城镇医疗、养老保险体系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及医疗救助制度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两个确保”和“社会低保”得到切实加强。对1000多户城镇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住房租金补贴,对5.8万城镇贫困居民全部落实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全面启动。争取省以上扶贫基金1.56亿元,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得到较快提高。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50亿元,年均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可达8593元,年均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