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7.5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误区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识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两种人生价值观;理解:要理解贡献与索取的辩证关系,懂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危害性;⑵能力方面:辨别是非能力:从思想方法上必须把贡献与索取、义务与权利统一起来,不应强调一个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⑶觉悟方面:使学生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认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危害性,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教学重点如何理解人生价值与金钱的关系。教学难点关于人生价值与金钱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98之夏,长江、嫩江、松花江发生了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受灾省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同前去支援的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一起,同洪水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谱写了一曲奉献的凯歌。湖北嘉鱼县笮洲湾江堤崩溃,巨浪呼啸而来,解放军400名官兵全部身陷洪流旋涡,但他们浮出旋涡的第一件事就是救助他人。官兵们一个个把自己仅有的救生器材推给群众,有的靠一件救生衣托带着一两个群众同洪水搏斗,有些官兵被冲出几百米后,把当时所能抱住的大树,一次又一次地让给群众或战友。战士杨德文水性较好,本来完全可以生还,但他为了救助落水的老人,献出了年青的生命。统领队伍的戴应忠少将被冲人激流,抓住树干后仍坚持指挥周围的官兵抢救群众,而自己在洪水中整整浸泡了10个小时才被救出。英雄壮举感天动地,受灾群众争相传颂。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在杀敌疆场还是抗洪前线,人民子弟兵都是这样,永远冲锋在前,奉献在前,他们以无畏的气概和英雄的本色,履行着神圣的天职和崇高的使命,奉献出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真诚挚爱。在“洪水”这场最严格最公平的考试中,他们经受了考验,交了一份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与上述英雄壮举相对应的是,有的人在价值观问题上陷入了种种误区,如只讲索取不讲贡献,奉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人生信条等,因此,当我们深入学习抗洪官兵奉献精神的同时,也必须走出价值观上的种种误区。二、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1、纠正只讲索取不讲贡献的倾向复习提问:①什么是贡献、索取?二者关系是怎样的?②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哪一方面是居于首位的?(学生回答)通过同学们刚才的复习,我们对贡献、索取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个人,只有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也才能从社会那里索取自己应得的东西。同时,个人获得了应得的东西,得到了社会的尊重,才能更好地工作和劳动,做出更大的贡献。多媒体显示:贡献<索取-----→人类社会只能是负增长贡献=索取-----→人类社会只能是零增长贡献>索取-----→人类社会才能是正增长因此,在二者的关系中,我们不是不要索取只讲贡献;反对的是片面强调索取,不讲贡献的错误观点。其实,如果离开了劳动、创造、奉献,作为单纯个体的人的价值和意义,真是十分可怜。如果仅就一个人的肉体而言,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计算,请同学们看下面这张表:(多媒体显示)脂肪可制造肥皂7块石灰最多可粉刷一间小屋石碳可造20磅焦炭磷可制成2200根火柴铁可铸一枚1英寸的铁钉还有一匙的硫磺和一两重的金属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这种种物质的价值加起来,也就10元左右。然而,当我们把个体的人放到社会中去看,放到他的劳动、创造、奉献的过程中去看,人则可以以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出远远大于自身价值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甚至创造整个人类社会。同时,也正是在劳动、创造和贡献中,人的价值才得到了真正的实现。但是,有人却在奉献中看到了特殊的一部分。请同学们看这双大手框住的是什么?(看教材第90页的插图)因此,在人生价值问题上要反对拜金主义。2.反对拜金主义安徽原副省长王怀忠被执行死刑2003年12月29日上午,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受贿及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在济南一审宣判。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王怀忠在1994年9月至2001年3月,利用职务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索取贿赂折合人民币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