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胶南市大场镇中心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认识100万》教学设计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成百上千上万的数,对成百上千上万的数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感受数的方法,感受到了数字存在的必要性和作用;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进入数学新课程后,因教师理念的更新、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以及受年龄特征和所用教材特点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基础水平与以往相比均有明显提高。二学习任务分析:较大的数据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学生对此却缺乏体检,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首先提供了一个活动,让学生感受大数,再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感受大数,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感受大数,发展数感。教学中要始终遵循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则,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大数,采用实验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借助学生自己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00万进行感受,发展数感;能用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数据;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情感与态度:在实验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通过感受100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实例引入,激发兴趣;第二环节:创设情境,实验操作;第三环节: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第四环节:交流解释,总结反思;第五环节:议议试试,提高升华;第六环节:布置作业。其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第一环节实例引入,激发兴趣活动内容:教师提出一个实际的问题:“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们迎来了祖国母亲五十三岁华诞。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市园林部门特意准备了一百万盆鲜花装扮美丽的宜昌城区,大家沿途可以看到街道两边摆满了美丽鲜花,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一百万盆鲜花放在一块儿,有多大面积?它能够美化多少平方米的绿地?我们怎样估测这个问题?”目的:利用符合当时、当地的现实背景作为引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尝试解决问题。实际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讨论得到要估测占地面积,必须计算出一个花盆的面积。此时有学生提出可以先算花盆上面的圆的直径,然后算出面积;有学生对此质疑,提出不是求圆的面积,应该是求正方形的面积,因为圆形与圆形之间有空隙。明确了这点后,学生分组进行了计算。进而指出:“一百万盆鲜花占地大约在两万平方米左右。那么两万平方米有多大呢?”并给一些数据:若世界杯所用的足球场是7000平方米,那么刚才的一百万盆鲜花所占的面积相当于多少个标准的足球场?建议在该环节教师要及时巡视,以发现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第二环节创设情境,实验操作活动内容:教师提出问题:一顿饭大约吃下了多少粒米?100万粒大米的质量又是多少?目的:由“粒粒皆辛苦”引出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先让学生猜测一碗饭的粒数,再让学生思考估测的方法,最后动手实践,得出较为接近真实的数据。实际教学效果:学生提出了两种估算100万粒大米的方法。一是“先算出一百粒米有多重,再用结果乘以10000就可以知道一百万粒大米有多重。”另一种是“可以先称出20颗米的质量,然后算出一粒米的质量,再算出一百万粒米有多重。”根据这两种方法,请学生动手操作,每小组得到自己的数据。利用此数据解决“一顿饭大约吃下了多少粒米”的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并了解到了不同的估算方法。第三环节发现问题,自主探索活动内容:教师请各组指定一个关于100万的数据,并进行感受。目的:在学生已获得了一部分100万有多大的体验之后,教师适时地提出能否用其它方式体验100万有多大,旨在让学生感受体验方法的多样性,开阔、发散学生的思维。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