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在教材中的地位】对立统一规律是关于事物矛盾运动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只有抓住这一规律,才能揭示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其他内容。讲好这堂课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有着“奠基”、“启蒙”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矛盾含义。矛盾概念是第三课最基本的概念,只有真正搞懂了什么是矛盾,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关于矛盾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对立统一是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起点。【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哲学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与同学们所熟悉的矛盾(日常生活中的矛盾、政治斗争中的矛盾)不同,对于刚刚接触这一概念的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中,已广泛接触过事物自身包含的对立统一关系,但毕竟没有从哲学的高度来进行思考和把握;虽然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力,但总的讲辩证思维能力欠缺。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学生对矛盾的概念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并能通过各种实例对矛盾的概念加以阐述;识记“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能力目标】应着重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方法。【觉悟目标】学生能够明确,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从而认识到无论在个人成长或是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各方面,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方向转化。四.教学思想和方法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前收集材料和信息,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情境当中,在参与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2.具体——抽象——具体:即由具体材料导出概念、观点,讲解后再用观点分析说明具体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掌握教学直观性原则,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俗的表述,从具体现象着手,引导学生概括出抽象的哲学概念。对抽象的哲学概念理解后再用其来分析说明新的具体问题。3.CAI:即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传统教学和多媒体工具,通过多媒体提供大量的材料、信息,创设情景,辅助教学。五.教学流程设计六.教学过程说明(一)导入新课:《孔子问礼于老子》(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结合教材第一、第二自然段思考《孔子问礼于老子》说明什么道理。教师总结:牙齿有看起来是硬的,但也有软的一面,舌头看起来是软的,但也有硬的一面。一切事物都像牙齿和舌头一样,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由此引出矛盾的含义,并对矛盾的含义初步理解。这一导入一是激发兴趣,用心爱心专心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升华提高含义统一对立注意问题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二是让学生明确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二)讲授新课1.矛盾的含义(文本显示)由导入新课部分导出矛盾的含义后,对矛盾的含义从三个方面理解。(文本显示)三个方面的内容可由学生结合含义自己找出,教师点评。(1)对立矛盾的含义就是对立统一,理解矛盾的含义就必须分别理解对立和统一。直接过渡到对“对立”的讲解。讲解“对立”,先多媒体显示各种对立的具体情况,再引出对立的含义;引出后简单讲解“属性”、“趋势”(或由学生自己回答),再结合实例分析对立的几种情况(多媒体显示)。要特别强调相互区别的情况。最后检验学生对对立的理解程度,采用配乐诗朗诵(多媒体显示),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朗诵诗歌,一组找出诗歌中包含的对立关系。对哲学上的对立、斗争与具体矛盾的斗争的关系的学习,可以先结合前面举过的对立的例子提出问题(多媒体显示),再结合关系图(文本显示)来理解。对“概括和总结”的理解,要强调“都包括”,即具体矛盾的斗争的具体形式虽然千差万别,但“都”包含“对立”和“斗争”。“都”即共性,哲学上的对立、斗争是对具体矛盾的斗争的共性的“概括和总结”。(2)统一对矛盾的含义的理解,要分别理解对立和统一,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