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教学内容及考纲要求二、要点提示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隔离、物种的概念。2.指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3.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4.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再发展的观念。5.尝试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三、情景探究探究1:达尔文在远离大陆的克伦岛上(岛屿上经常刮暴风)发现昆虫一般呈现出两种类型:许多昆虫不能飞,而少数能飞的昆虫翅膀异常发达。试分析:(1)出现两种类型的昆虫,这与生存环境有何关系(2)从进化的角度看,怎样解释这一关系。探究2:研究表明现代类人猿如大猩猩和人类的关系最近,由于造山运动导致气候变化加剧,一些古猿下地生活,最终进化成了人类,而留在森林中的古猿则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那么,在现今地球条件下,经过人工训练,目前的类人猿能否进化成人类呢?四、自主学习(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内容:知识内容要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B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事实1: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事实2: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持稳定事实3:资源是有限的推论1:个体间存在着事实4:个体间普遍在差异(变异)事实5:许多变异是可以遗传的推论2: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推论3:有利变异逐代,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即;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即;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即;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即。2.意义:科学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揭示了生物界的3.局限:对遗传、变异的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在水平。4.自然选择学说提出的标志:《》一书的出版。(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理论核心:达尔文的2、基本观点:3、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自然选择1、深刻理解种群实例项目时空条件组成和数量生殖和遗传组成实例1:实例2:一片森林一个池塘全部灰喜鹊全部鲤鱼相互交配交流基因共性一定的自然区域种生物个体的群体所含基因概念种群2、基因频率概念: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频率。获得:通过的方法。计算:(1)基因频率=某种基因的数目/该基因的等位基因的总数基因型频率=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总个体数(2)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例如;从某种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30、60和10。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的改变和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使种群基因频率向决定生物进化的导致物种形成。A基因频率=(2×+)÷2×=%,a基因频率=(3)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种群中基因型频率之和等于1。3、隔离和物种形成:①主要方式-渐变式(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一个种群新物种产生地质变迁多个小种群环境变化两种群相遇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保留不同基因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继续改变两种群相遇可能进行基因交流亚种多个亚种②不同物种间都存在隔离,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时期,但不一定要经过隔离,如爆发式:物种A杂交染色体加倍杂种植物异源多倍体(新物种)物种B4、关于杀虫剂与抗药性: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实验中证明,害虫种群中原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分析:(1)害虫种群中个体的抗药性的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的。(2)杀虫剂的使用对害虫起了作用,而这种作用是的。(3)害虫抗药性的增强说明了害虫种群中的发生了变化,这是通过害虫与杀虫剂之间的来实现的。6.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概念:不同生物与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和发展。(2)生物多样性层次:多样性,多样性,多样性。原因:五、课堂练习1、下面是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地理隔离生殖隔离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2、地球上现有的生物约200万种左右,其中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