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2)认识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了解其用途。2.能力目标: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通过小组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并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具的教育,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教学难点:1.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物像。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能够独立操作使用显微镜,是每位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生物操作技能,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的方式进行。在认识显微镜的结构这部分采用观察法,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强化记忆,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并通过多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显微镜的使用这部分主要采用先让学生对照课本15-16页文字与图片自主学习,对学生操作上存在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采用归纳法对每个环节的重点进行总结。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显微镜,写有“b”字的玻片,印有“b”的透明纸,印有“b”的不透明纸,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放大镜,,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烧杯,试管,滴管,试剂瓶,培养皿,干净的纱布,擦镜纸。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分钟)教师用实物投影将准备好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热情)。师:这是从我们的口腔侧壁取下的结构,制成临时装片,哪位同学来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看到它的真面目呢?需要我们借助一定的研究工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神奇的光学显微镜。学生观看装片以及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微观世界有一个感官的认识;使学生初步认识显微镜的作用;大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热情;引导探究层层推进(32分钟)过渡:显微镜放在镜箱内,我们怎样把它取出并安放好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6页自学显微镜的拿取与安放。1分钟找学生代表上台演示,之后组织学生讨论其拿法有无不妥之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与补充。师生共同总结显微镜的拿取方法: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轻轻将其置于桌面,并调整显微镜与个人的最适观察距离。要求其他学生正确地将显微镜从箱中取出安放在实验台上。(一)显微镜的构造与功能1、请同学们对照课本图1.1-10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与作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然后两人一组相互提问学生自学课本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指正。学生把显微镜从箱中正确取出。学生看书对照实物观察,之后相使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意识。收紧学生的注意检查。3分钟教师检查自学效果,学生到讲台按照由上而下的顺序给大家指出显微镜的结构。2、教师总结显微镜的构造并举例讲解(1)区别目镜和物镜,学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请同学们把镜箱中的镜盒取出打开。拿出物镜和目镜。你是怎么来区别目镜和物镜的?(实物投影)仔细观察物镜的侧面和目镜的上方,你发现了什么?强调:数字代表的是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上都有放大倍数,那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如何计算的呢?仔细观察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筒长短的关系?互提问。学生代表回答,其他同学仔细听并查找有无错误。学生得出:(眼睛观察的是目镜,上边无螺纹;对准所观察物体的是物镜,上边有螺纹。)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力,提高课堂效率。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区分不同事物的能力。讲练结合,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拓展发现题中题,进一步充实学生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师生共同总结:有无螺纹放大倍数与镜筒长短关系位置目镜物镜练习:要求学生做课本18页巩固提高第2题。10x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