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专题三企业和经营者》教案新人教版【内容提要】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生产居于首要位置,起着决定作用。本专题主要从生产主体和生产部门两方面讲述了生产的有关知识。近年高考的大部分非选择题都以本知识为载体考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此,复习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高考考点】共15个。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兼并和破产。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构建】(一)企业和经营者重要考点:公司;股份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突出强调:要结合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及企业的兼并和破产等知识,多角度思考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措施。核心问题是:经济效益讲解: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追求经济效益是任何企业经营者最根本的价值取向。经济效益的高低是综合衡量企业是否真正实现盈利的最终标准,它既考虑了生产总值,又考虑了生产成本。公司代表现代企业发展的方向;在我国,国有企业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国民经济的支柱)。公司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实现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基本线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措施。讲解: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要得到充分发挥依赖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公司制改革,特别是股份制的产生和出现,使股份有限公司大量涌现,资本市场、证券交易市场日益兴起,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在经营形式上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加强内部科学管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劳动消耗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兼并、破产也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注重提高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要适应公司制改革所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企业经营者必须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诚实信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开展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1经济效益企业和经营者盈利为目的公司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实现管理、建设“两型”社会兼并和破产提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的作用发挥进行公司(股份)制改革科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经营形式提高提高重要途径提高经营者素质树立良好信誉形象要求(二)三大产业和劳动者重要考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突出强调:(1)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建设;(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4)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核心问题:产业结构、以人为本基本线索: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讲解: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状况是用GDP(国内生产总值)和GNP(中民生产总值)来衡量的。复习时,要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与发展,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围绕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落实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素质的提高,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基础建设,减轻农民负担,面向市场,实行产业化经营,实施小城镇战略,发展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发挥工业的主导作用,重点是依靠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工业意义重大,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技术基础。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现代经济的发展趋势是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相应地第一、二产业的比重下降,这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表现。因为第三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