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和高校党的建设关系研究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关系即指联系。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关系研究过程,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联系与发展的观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对校园文化建设和党建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进行实证研究。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文化建设应该适应经济发展,把文化软实力建设作为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高国家地位的新高度提出。大学落实十七大报告精神,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关系作为新目标来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重视文化建设,提倡文化建设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邓小平亲自指导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建设,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总结提出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五大报告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范畴出发,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党的十六大又把文化建设提高到党和国家建设的战略地位,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建设稳步推进,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在高等院校进行文化建设和党建,使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成为学校师生的行为规范,不仅坚定了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也为全社会树立了共同遵循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榜样。其内容主要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法》)一、校园文化建设。大学在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帝时期,培养目标是统治和管理国家的人,中华民族凝聚了二千年的校园文明,创造了当时先进的传统校园文化。在不同历史时代,校园文化是大学培养社会需要的中长期人才历史经验的积淀。校园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既离不开校园文化的传承,又需要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变革,创新出现代校园文化。传统校园文化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以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校园文化,形成了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这种带有强烈价值取向的文化传统,不仅对历代大学精神产生持久性影响,而且第1页共5页给世界文明留下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校园文化建设依托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按照科学发展观,汲取符合时代特点的校园文化内涵,弘扬时代赋予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精神。每位大学成员都应自觉适应社会主义物质文化需要,认同、改革创新现代大学制度文化,慕求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潮、主旋律的生活理念与价值尺度。二、高校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的命运便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在中国革命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展开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从十六大至十七届五中全会,党的建设与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事业相结合,为现代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定的思想政治保证。高等院校党的建设,必须结合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教育师生党员在行政、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的一线,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组织联系广大师生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把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结合起来,加强高校各级党组织建设。三、校园文化建设和高校党的建设相互影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校园党建工作有着深刻影响。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写入党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文化建设前所未有的影响着党的思想建设。高等院校是生产文化的梦工场,能创造出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娱乐活动形式多样、趣味无穷,既有中国校园特色的大型体育比赛昂扬向上、催人奋进,又有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启迪智慧,开启知识圣殿。优雅的校园文化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大学师生。高校党的建设以人为本弘扬校园文化。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体现了高校党的建设统领着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高校党建文化应该被视为校园文化的核心文化或领袖文化,要求校园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和教育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