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分析[摘要]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从以下十个方面来分析:一、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要提高群众认知。二、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要抓好规划发展。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应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四、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应使公共财政走向农村。五、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六、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金融扶持。七、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八、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应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九、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应从宏观层面上推进城乡配套改革。十、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应建设节约型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快速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具备了“用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的基础和条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战略目标的难点是“三农”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没有广大农村的发展和面貌的改变,就没有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已经成为农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确定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要求,掀起了农村建设的新热潮。近几年来,农村先后进行了电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两税”、“两工”、“三提五统”以及乡镇综合改革,全面清理涉农收费,大力减轻了农民负担;全面清理锁第1页共11页定并化解了部分村级债务;实行了种粮、农机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制度;落实了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发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和林权证;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步伐加快,“三通”建设已经稳步实施,扶贫济困、医疗救助、养老统筹等正在积极推行之中。所有这些举措,一方面使广大农民分享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另一方面拉开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序幕。全党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主题实践活动。紧接着,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适时的,是符合当前农村工作实际的。因此,我们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而且是党和国家交给地方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及农民的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还要认识到,没有农村稳定持久地发展,就不可能从整体上消除城乡差别和贫富差距,因此只有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会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工业化进程,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国力更加强大,城乡面貌才会发生巨变,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才会蒸蒸日上。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是向下一个更高目标前进的基础和起点。新农村建设启动至今,从当前实际来看,开局良好,成效初显。这一决策获得了各级领导干部的认同,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热烈拥护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其政治经济效应之好是空前的。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要扎实全面推进,还需要深化认识其规律,还需要深化宏观层面的配套改革,创造更好的环境条件。从战略布局上来讲,新农村建设必须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联动推进。县域是新农村建设的中观层次也是建设的主战场,村级是新农村建设的微观层次也是建设的主阵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国家宏观层面的城乡配套改革和政策支持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动力。县一级政府在中国行政区域和管理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建设新农村的中观层次和可操作性层面。必须以县城和中心镇第2页共11页为依托,统筹城乡生产力和人口布局,以县级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依托,实现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