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第2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学设计【教材知识梳理】【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台湾省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3.理解台湾省经济发展特点及形成原因。4.了解台湾省的人口与城市的特点及分布。5.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6.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7.台湾省的经济特点【教学过程】一、位置与范围1.位置:(1)海陆位置:位于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2)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中南部2.范围: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教材问题探究】1.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中南部。2.量得高雄市与厦门市的图上距离约为5cm,图中比例尺为1:6000000,故两地直线距离约为300千米。3.海陆位置:位于我国东南海域,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中南部,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二、自然地理环境(1)以山地为主,占2/3,山脉集中分布在中部和东部。主峰为玉山,是我国东部最高峰;(2)平原面积小,多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3)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发地震。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年均温>22℃,年降水量>2000mm,每年6-10月常受台风袭击。3.河流:河流众多,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最长河:浊水溪。4.资源丰富,物产富饶:丰富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产资源等物产及美誉:“森林之海”---丰富的森林资源;“樟脑王国”---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东方甜岛---盛产甘蔗;“水果之乡”---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海上米仓”---盛产稻米;“东方盐库”---出产海盐,等等。【教材问题探究】1.台湾岛以山地为主,台湾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山脉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中部和东部,平原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西北沿海地区。2.(1)呈环形由沿海向岛内递减,且西南部年平均气温高于东北部地区;(2)台湾岛东部位于台湾山脉的迎风坡,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易形成地形雨,因此东部地区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mm以上;而西部位于背风坡,不易形成降水,因此年降水量大多低于2000mm,甚至有的地方年降水量低于1000mm。(3)由图可知,分界线向赤道以南弯曲,是指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范围向赤道以南的热带地区扩大。该范围内之所以不能形成热带季风气候,只能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是因为受到北回归线附近的玉山山脉和阿里山山脉等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影响,年均温低于20℃,甚至低于16℃,无法形成热带季风气候。因此该地比同纬度地区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范围和界线要偏南。3.(1)台湾岛大部分河流流向为自东向西注入台湾海峡,所以台湾的地势特征大体为东部高,西部低。(2)受地形影响,台湾岛的河流较短,但是台湾岛上雨量充沛,河流水量丰富;中部、东部为陡峻的山脉,河流流向西部平原时,由于落差大,水流湍急,因此水力资源蕴藏量丰富。三、发展中的经济1.农业:①农牧业生产专门化、企业化水平不断提高②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比重下降③水果、蔬菜与花卉等作物比重上升。2.工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电子信息产业(新竹)为支柱,部门齐全;工业产品大量出口,依赖国际市场。3.交通运输业:①环岛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公路;②航空:桃园国际机场;③海运:主要港口有高雄、基隆。4.旅游业:成为重要支柱。景点:日月潭、阳明山、北投温泉、赤嵌楼等【教材问题探究】1.主要农产品:水稻、甘蔗、茶叶、香蕉、菠萝等,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2.主要铁路线大都分布在环岛的沿海地区,及西部平原地区。主要工业中心则大都沿铁路线分布,也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沿海地区及西部平原地区。3.贸易顺差约为860亿美元;平均每人对祖国大陆的货物输出额大约是4995.68美元。四、人口与城市1.人口:居民以汉族为主(97%),祖籍主要为福建省;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2.城市:①台北: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