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材分析《尿的形成和排出》是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再进一步让学生知道代谢废物的排出,从而保证健康的生活而安排的。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学习生物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学这门课充满兴趣。在生活中,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所以要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排泄的概念,描述排泄的三条途径,描述肾脏的结构。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肾脏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教学重点肾的结构和肾单位的结构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和肾单位内血液的流动。重点的突出与难点的突破:引导形象识图,认识肾单位的结构和肾单位内血液的流动。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言↓我们的校园是非常美丽、干净、整洁的,之所以这么干净,是因为我们勤劳的同学们每天都会清除废物。我们身体会不会产生废物?联系生活,走进课堂导入1、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会1、学生思考后作答:多余的新课↓产生很多废物多余的水、无机盐、二氧化碳、尿素等。2、这些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就叫排泄。总结排泄和排遗并加以区别。3、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有哪些?讲授:人体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主要是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的。水、无机盐、二氧化碳、尿素和食物残渣等。2、区分排泄和排遗。3、阅读学案自学知识:回答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3条途径。引入并板书: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肾脏尿的形成最主要的器官是肾脏,引入肾脏的位置。肾脏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入活动1、观察肾的形态(猪肾)通过看、摸、等方式,对肾进行直观感知。肾的外形像什么?表面光滑还是粗糙?(3)呈什么颜色?2、肾是红色的,说明了什么?——剖开来看一看,引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边观察边讨论问题。学生讨论后回答:含有毛细血管(二)学生观察肾脏,并结合肾脏结构模式图,自学肾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讨论老师适当点评入肾脏的结构。肾单位设问:为什么肾脏的皮质比髓质的颜色深?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来看一看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1、一起来认识一下肾单位2、通过观看视频,对肾单位有初步认识结合课本内容完成学案《合作探究》。3、板书:肾单位的组成由两部分,肾小体又有两部分组成。4、识图5、肾小球是怎样组成的?6、这就是肾单位的结构,它在肾内是如何分布的呢?7、结合肾小球的结构和肾单位的分布,思考肾1、观看视频2、结合课本内容完成学案《合作探究》(做完后1分钟判断正误)3、回答问题。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4、根据图号,说出各部分的名称。5、小组讨论,回答问题。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最后汇成出球小动脉6、观察图片,回答问题7、小组讨论,回答问题。8、认真观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发现问题并作出假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老师讲解多媒体投影“让学生思考、讨论”借助于多媒体,脏的皮质比髓质的颜色深的原因。8、肾脏的颜色与血液有直接的关系,注意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思考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进入肾脏后血液流向肾脏的什么结构?——肾单位,(1)血液在肾单位里是怎样流动的?(2)进出肾小球的血管具有什么特点?也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区别?肾单位中的气体交换是在肾小球还是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有目的的观察和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把微观抽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