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经济常识》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重点: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难点: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素质要求:1、知识方面:⑴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掌握工业概念;⑵运用事实材料,说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2、能力方面⑴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⑵通过参观访问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⑶通过分析农业和工业的内在联系,正确认识工业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思想觉悟方面⑴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工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加深学生对劳动人民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⑵让学生在正确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提高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自觉性和热情。【重点解决办法】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这个问题也是本课的重点。对这个问题的把握可分四点展开;一是要明确这里所说的工业是指现代化机器大工业;二是要从理论上和事实上理解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以及工业主导地位的主要表现;三是要了解工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四是要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与途径。具体分析如下:工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没有工业的存在与发展,没有工业为其他部门提供的机器设备,就不会有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工业的现代化程度及其发展规模,最终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面貌,因此,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应该明确的是,这里所说的工业,是特指现代化机器大工业,而不是指手工业。现代化机器大工业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起点和推动力。资本主义工业现代化的历史表明,工业现代化问题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机大工业这个历史阶段时才产生的,这就从历史角度说明,只有现代化机器大工业,才能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手段来装备工业,才能真正发挥主导作用。工业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改造的物质基础。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劳动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而劳动工具主要是由工业部门制造的。工业特别是机械工业,不断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保证各部门的生产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工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是国家积累的主要源泉;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复习提问1.什么三大产业?它是依据什么来划分的?2.什么是产业革命?为什么说产业革命带来了生产的巨大飞跃?(设计以上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第一,帮助学生对第一产业──农业的认识过渡到对第二产业──工业的认识。第二,帮助学生回忆初二所学的关于产业革命的知识,在此基础上适时切入本节课所要讲的有关工业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构建起对历史上的机器在工业的产生和现代化大工业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导入新课没有人的劳动,是任何物质资料都生产不出来的,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路。但是,一个人不管他有多么大的力气和多么丰富的生产经验,仅凭这些还是无法进行生产的,因为他没有劳动对象。所以,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还必须要有劳动对象。劳动对象,可能是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资源,如原始森林或地下矿藏;也可能是经过劳动加工的原材料,如小麦、棉纱、钢材等。可是,有了劳动对象,人们还是无法进行生产,因为没有生产工具。从原始人的石刀、石斧到现代生产中的复杂机器体系,都是生产工具。有了生产工具,人们才能运用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所需的劳动产品来。可见,生产工具也是人们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那么,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和先进的技术主要是由国民经济的什么部门制造和提供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工业是现代劳动手段(其中首先是生产工具)的唯一生产部门。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同时还供应能源和原材料。工业还为人民生活提供消费品,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可见,工业也是我国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而且在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它的发展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