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阐明艾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能力目标通过调查收集信息并进行整理。3.情感目标关注艾滋病的危害,树立关爱人类,关爱社会的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认识艾滋病病毒在患者体内的生存场所,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发病者的主要症状。教学媒体艾滋病视频、图片资料。教学过程:播放有关艾滋病的录像片材料:自1985年中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来,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呈平稳上升的趋势。1989年发现艾滋病感染者172人;1996年就达到5990人;1999年艾滋病感染者成倍增长,全国发现15088例;2000年5月据有关专家估计,艾滋病感染的实际人数已超过50万人;2001年估计超过60万;如果控制不力,到2010年中国的HIV感染人数将会超过1千万。认真观看,并联想课前调查活动的有关内容,进入对艾滋病的思考。各组将课前调查活动获得的知识内容如实地在班内汇报。教师要融入到组内,搜集交流信息。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生存场所艾滋病病毒的传染途径艾滋病的主要症状预防艾滋病的措施提出议题并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10-112的内容。出示相应的议题:·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病毒生存在人体哪些部位?·艾滋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艾滋病的传染途径是什么?·艾滋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怎样预防艾滋病?·艾滋病对人了有什么危害?小组内择出发言人,在班内讲述对相应议题探究的结果。独立完成表格中的各项内容。议一议:1.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对待艾滋病患者?2.国家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血液筛查HIV抗体,这个计划对于需要血制品的患者有何益处?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对这两个议题的认识、看法和见解。通过充分的讨论,达成共识。试试看:整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艾滋病的信息资料,确定一个主题,制成墙报(或图片资料、宣传画等)不同形式的内容进行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