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和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阐述变异、选择和隔离可导致新物种的形成。2.概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为地球上的生物进化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1.生命观念:运用生物进化观念阐明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初步运用进化和功能观,阐明协同进化。2.科学思维:能够从构建模型的角度阐明物种概念的模型;运用分类与比较观念分析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运用归纳的方法,概括出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3.社会责任:基于对隔离与物种形成的作用的理解,认识环境保护与物种多样性的作用。一、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隔离与物种(1)物种概念(2)隔离①概念: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②常见类型:项目类型发生范围结果生殖隔离不同物种间a.不能相互交配b.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地理隔离同种生物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2.隔离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1)新物种的形成过程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渐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形成不同物种(2)结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二、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协同进化(1)概念(2)实例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a.b.c.“收割理论”:Ⅰ.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Ⅱ.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②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的协同进化:(3)结果: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3)原因:协同进化。(4)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界的生命史作出了科学的解释①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④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⑤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2)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①观点1: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②观点2:基因突变并不都是中性的,有些基因突变反映在个体的性状上,与环境相适应的程度有差异,因此,不能否认自然选择的作用。③观点3: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物种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④影响广泛的观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进化理论。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2.存在生殖隔离的两种群,不一定存在地理隔离。()3.不同的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4.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5.生物登陆改变着陆地环境,陆地上复杂的环境又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答案]1.×提示:基因频率改变只能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不一定形成新物种。2.√3.×提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仅包括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还包括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4.√5.√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1.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比较(1)图中A属于地理隔离,一旦发生某种地质变化,两个分开的小种群重新相遇,可以再融合在一起。(2)图中B属于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保持物种间基因的不可交流性,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阶段。2.物种形成的两种方式(1)渐变式此方式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2)爆发式此方式通过异源多倍体的染色体变异方式形成新物种,一旦出现,在很短时间内即可形成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3.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1)内容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③隔离导致物种形成。(2)关系图4.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内容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生殖隔离出现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生物与原生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