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案一、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1、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主观能动性,又叫自觉能动性(1)含义:人的自觉能动性,又叫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2)“物”的含义:广义——人之外的一切物狭义——动物2、人的主观能动性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①人在实践基础上,不仅能了解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强调人能够解释世界上已经存在的客观事物)②在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认识具有预见性和创造性,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说明人有能力在思维中创造未来的事物)注:认识和意识的含义和区别认识: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种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区别:认识是主动的,意识是被动的。(2)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知道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①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的含义: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把客观规律做行动的向导,把思想、计划和方案等观念性的东西用于指导实践,以自己创造性的活动改造客观世界,达到预期的目的。②特点:创造性、目的性、计划性、预见性③重要表现:人们改造世界活动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用,限制其破坏作用,甚至变有害为有利。(3)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①表现: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的坚强一直,孜孜不倦的务实态度。②作用:精神状态贯穿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之中,对活动的导向与选择,激发与抑制、控制与调节有着巨大影响。注:人成功的必备要素:信念、意志、激情、理性、行动(4)三者的关系:“想”在“做”做的基础上“想”,“做”在“想”的指导下“做”,精神状态贯穿于“想”和“做”之中。3、主观能动性的方法论:我们要在实践中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4、理论联系实际——青年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性(重要性、为什么)(1)促进人们素质的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一个本质要求。(2)我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目标就是:“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实现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键都在人。“科技兴国”,“人才强国”,必须尊重劳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4)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5、青年学生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要自己看重自己,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将来在社会中充分而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打下良好的基础。用心爱心专心121号编辑1附: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异同区别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内涵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具有的积极主动自觉的反映又叫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表现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能动的反映和能动的反作用“想”、“做”、“精神状态”范围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联系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能动作用的第二方面。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二、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一)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1、结实事物本质和规律的需要——针对“想”2、利用规律和创造条件改造客观世界的需要——针对“做”3、克服困难和挫折的需要——针对“精神状态“(二)怎么发挥主观能动性(制约因素)1、客观因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