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生物膜的结构,会识别细胞膜的结构。2、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3、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二、预习提纲(自学完成)(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看书:P65-67文字及图):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指出膜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膜主要由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______。→生物膜都由三层___________结构构成。→发现膜蛋白并不是全部平铺在脂质的表面,有的蛋白质是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的→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性。→提出生物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模型19世纪末,欧文顿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的实验20世纪初,科学家对从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的化学分析表明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的实验表明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随着新的技术手段运用于对生物膜的研究,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P68文字及图)1.膜是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的。(还有少量多糖)2.膜的基本支架:______________(亲水头部朝外,疏水尾部朝内)。3.蛋白质分子有的__________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____________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_________整个磷脂双分子层。4.膜的结构特点:具有_________性(磷脂和大部分的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________的)。5.细胞膜的功能特点:_______________。注意: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与结含成的,叫做糖被。作用:①②三、【温故知新】1.科学家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逸出细胞。伊红为什么不会逸出细胞?2.①1859年,E.Oerton选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易溶于脂质的物质,也容易穿过膜,反之,不容易溶于脂质的物质,也不容易穿过膜。②1897年,Crijins和Hedin用红细胞做实验,同样也证明分子的通透性与其在脂质中的溶解度有关,且溶解度越大越容易通过.③学家对细胞膜化学成分深层分析发现,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提示:蛋白酶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只对蛋白质分解起催化作用的物质)。从以上实验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四、【学习导航】对细胞膜组成和结构的探索历程【探究活动1】若将磷脂分子置于盛水的烧杯中,那么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它们会怎样排布呢?请画出相应的示意图。空气水【探究活动2】材料21925年荷兰科学家Gorter和Grendel用丙酮从人成熟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铺成单层分子,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红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成连续的层。阅读课本: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明——暗——明”,说明什么?【探究活动3】蛋白质怎样排布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呢?请画出示意图。【问题思考】“三明治”模型说细胞膜是静止的,你同意吗?有什么实例说明吗?【探究活动4】有两位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1)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2)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3)把人的细胞和鼠的细胞融合,融合后的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一半发绿色荧光。此细胞在37℃下培养40分钟后,两种颜色均匀分布在融合的细胞表面。请分析:(1)两种颜色均匀分布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2)这一实验结果,能证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性。【自学归纳】(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五、自我诊断(一)1.下列哪项叙述不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A.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B.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C.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具有流动性D.有些蛋白质分子可以在膜的内外之间移动2.科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面积增大而厚度变小,其决定因素是细胞膜的()A.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B.选择透过性C.专一性D.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3.人体的某些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这个过程的完成依靠细胞膜的()A.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