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共几课时3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读图说出我国地势和地形的基本特点。2.学会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明我国地形地势特点。3.结合实际对我国地势特点做出简单的评价。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难点:对我国地势特点做出简单的评价。教学资源我国东西向(32°N)地形剖面、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中国地形图、地理图册、地理填充图册。预习设计预习提纲1.我国东、西部主要的地形有何不同?2.就地势上看,从西向东是如何变化的?尝试训练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和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和为主。2.地势总的特征是高、低,呈状分布,这一方面有利于上湿润的水汽深入内地,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东流入海,沟通了交通,方便了沿海和的经济联系,同时河流从高一级阶梯进入低一级阶梯形成了巨大的水流落差,使我国许多大河蕴藏有丰富的资源。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引入新课:第一章中我们领略了我国辽阔的疆域、众多的人口以及民族的组成。今天开始我们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首先,我们来了解地形和地势。二、预习检查:完成《学程导航》“结论”尝试练习:学生独立回答,其他同学补充纠偏。三、互动交流、学习新知地势呈阶梯状分布1.读《我国东西向(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尝试画出我国三级阶梯的剖面示意图,说出三级阶梯的名称、范围和大致海拔。归纳总结出我国地势高低变化的总趋势。(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第一、二阶梯的界线大约在100°E,第二、三阶梯的界线大约在110°E,第一阶梯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阶梯海拔在1000-2000米左右,第三阶梯海拔低于500米。地势变化的总趋势:西高东低。)2.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思考:①在《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中标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名称,结合《中国地形图》,说出三级阶梯的海拔和地形类型。1.读图指导:读图的三个步骤:首先看图的名称和类型,其次看图的图例和说明,第三观察并寻找图上的有用信息。本图为地形剖面图,首先指导学生看坐标的结构和数据、单位,再看地形剖面所反映的地势趋向,说出三级阶梯的大致范围,第三看三级阶梯的大致海拔。2.在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上,是怎样表示不同海拔的?图中的颜色区域是否有明显的变化?根据颜色的变化特点你能说出中国地势降低的方向和特点吗?1.图中横坐标为什么是弧形的?横坐标是什么方向的?2.观察不同颜色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别及大至的海拔高度。仔细寻找它们间的大至界线,推测中国地势分布特点。(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一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盆地为主;第二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为主;第三阶梯:500米以下,平原丘陵为主。)②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的水汽<夏季风>深入内地,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东流入海,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③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何利用价值?(河流从高一级阶梯进入低一级阶梯形成了巨大的水流落差,使我国许多大河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可以利用其丰富的水能资源建设水电站发电。)④我国的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会产生什么影响?(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南北向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板书设计>大陆架概念的理解。古人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滚滚江水东逝去”地形对我国的影响:地形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①气候②河流③交通④经济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作业设计自主检测参照《我国东西向(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回答第1小题。1.能正确反映我国地势东西变化特点的是2.我国东部的地形是A.以高原和盆地为主B.以盆地和丘陵为主C.以山地和高原为主D.以平原和丘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