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螅课题:水螅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多媒体电教课教学用具:自制《水螅》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探索导学式教学目标:1.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2.掌握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3.了解腔肠动物与人的关系;4.会用显微镜观察水螅的结构;5.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感悟大自然的美。教学重点:1.水螅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2.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水螅的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相适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伴随优美的音乐欣赏有关海洋生物的影片。二、情感激励教师用语言拉进与学生的距离,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三、课题引入1.投放海蜇、海葵、珊瑚等海洋生物的影片,与草履虫比较它们都有哪些高等之处呢?下面我们以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为例来探索。2.探索学法:腔肠动物种类繁多,怎样归纳其主要特征呢?(讨论)总结为三方面,即:代表动物、其它动物、主要特征。3.代表动物——水螅四、导学达标1.生活环境:投放水螅生活环境的影片,结合实际中捕捉水螅的难度,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总结水螅的生活环境。2.探索学法:学习某一种动物应从哪些方面研究呢?(讨论)总结为三方面,即形态、结构、功能。3.形态:投放水螅的生活影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螅的形态,从形状、大小、颜色、特点四方面去总结。总结圆筒形、浅褐色、大约1厘米、有口和触手。4.结构:投放水螅纵切面结构图,引导指明消化腔和口。分组实验,观察水螅的纵切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水螅的体壁,分几层,内外两层与中间一层的区别。分别命名,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总结水螅的结构,两胚层:内胚层和外胚层,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5.功能:内外胚层在形态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在功能上也有很大不同。内胚层和消化有关,投放水螅消化原理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两种消化方式的不同,进一步通过“部位”的不同对两种消化方式命名。进一步发散,草履虫是什么消化方式?人是什么消化方式?进一步猜想,水螅比草履虫高等还是低等?外胚层和神经反应有关,投放水螅应激性的影片,分析水螅发生应激性的原理,总结外界刺激→神经网→反应活动。进一步发散,水螅比草履虫高等还是低等?总结,两种消化方式(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有神经网,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全身收缩。6.生殖:投放水螅出芽生殖的影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出水螅有芽体,芽体的作用,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出芽生殖的概念。讲述出芽生殖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出芽生殖的条件,猜想水螅有另一种生殖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水螅的纵切面图,找出精巢和卵巢,辩认它们的位置。投放水螅有性生殖的影片,讲述有性生殖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有性生殖的概念。比较两种生殖方式。总结,两种生殖方式,出芽生殖和有性生殖。7.以上我们已经比较全面的学习了水螅的各方面特征,那么其它的腔肠动物是否也具有类似水螅的特征呢?8.珊瑚:投放一组美丽的珊瑚图片,让学生讲述珊瑚与珊瑚虫的故事。观察珊瑚虫的形态,比较它与水螅的相似之处。讲述珊瑚对人的用处。9.水母:投放水母的图片,比较它与水螅,投放水母的生活影片,讲述水母的有关故事。10.引导学生根据以上几种腔肠动物特点归纳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五、课堂总结知识小结:本节课的哪些知识能用数字“2”来概括呢?(讨论)两胚层、两种消化方式、两种生殖方式。生物思想小结:进化思想。六、反馈练习1.比较水螅和草履虫。2.判断抢答题。3.讨论:某同学在观察水螅时,不小心碰到了水槽,水螅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4.说一说:细胞外消化为什么会更高等?5.猜想:比腔肠动物略高等的动物的特征。七、回顾再认在优美的音乐中,板书一一再现,再认知识结构,同时认识自然界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