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鸦片战争后,受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和中国政治运动、经济发展、民主思想的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西装、西餐、欧式建筑、轮船、汽车等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电报、电话、报刊、电影等影响着人们的信息交流,西方礼仪也使中国婚丧嫁娶、社交礼仪等民俗风情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土洋并存、中西合璧,但趋势是逐步近代化。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变,但受国内政治影响、经济制约和思想束缚,人们的生活单调、呆板。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成果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信息交流和社会习俗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程标准素养解读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近代以来我国在社会生活习俗领域的变化。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影响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因素。1变化中的男女服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主要表现(1)男子服饰①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与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长袍马褂并行不悖。②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中山装。此后几十年,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2)女子服饰①女性服装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②20世纪20年代之后,人们吸收西方服饰的长处,经过多次改革与创新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3)现代服饰变化①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流行中山装和苏式服装。②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由于受政治的影响,流行军装和“干部服”。③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并行于世的中西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西餐传入:19世纪40年代起,西餐传入中国,中西餐并行于世。主要影响: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开始出现,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居室建筑的演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方传统民居:四合院,流行于北方乡村或城市,是普通居民的住房。西式住房出现: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主要影响:中国的居室建筑融入了西式建筑的特点,出现中西合璧的特征,同时,西式的家具陈设也受到人们的欢迎。习俗风尚的变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都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婚丧礼俗的变迁(1)清末民初,一批受过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趋于简化,并出现了带有浓厚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一些城市还建立了殡仪馆与公墓。新中国成立后,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1)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2)点头鞠躬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3)民众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旧道德、旧礼教遭到批判,女子地位得到提高。2【概念阐释】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纽带,由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环境诸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一系列极为复杂的、多层次的社会现象。广义的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相对应。狭义的社会生活,就是指社会日常生活,主要表现为个人、家庭及其他社会群体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消费性生活,包括吃、穿、住、用、行、文娱、体育、社交、学习、恋爱、婚姻、风俗习惯、典礼仪式等领域。【易错提醒】有关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几个误区(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