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之一。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节乃至整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通过学习它们的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为今后的学习和认识各区的具体地理环境打下了基础。本节教材对应《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有:运用地图指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本节教材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干旱的西北地区,描述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第二部分:高寒的青藏地区,描述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第三部分:以牧业为主的地区,讲述这两个区域共同的经济生活。教材这样设计,使知识点比较鲜明,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便于比较归纳。【学情分析】学生在上节课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已初步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方法来学习这两个区域。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情内容。根据本课的特色,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组内讨论合作,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由了解地理现象到分析地理成因到形成地理观点,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学理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两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能够分析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认识自然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信息查找图文资料了解两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研究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以及人地关系,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互助探究、展示交流等活动体会地理学习的乐趣。2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认识区域内各地理要素的关系,形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3分析区域特色,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特征等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难点: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区域人地关系。【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判断、推理归纳地理现象和结论,分析地理原因,培养获取地理信息进行加工综合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自主探究、互助学习、展示交流等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目标导航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展示交流点拨师:课件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师:观察地图,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简单回顾学习内容,相邻同学可以互相提问复习。师:根据学生回顾旧知情况导入新课――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师:请同学们先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概况,然后出示:1课件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图。2出示自主学习内容(课件)。明确要生:观察地图回想上节内容,相邻同学提问,内容有南方北方的自然和人文差异,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等等。师:在教师点拨下感悟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活动(一)了解西部,形成印象。生:同桌同学合作查找地图以及文字资料完成以下任务: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省区,主要城市,以及主要交通线。2.结合以前学习内容确定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哪些少数民族等。生:完成任务后,面向集体展示要点通过相邻同学互助提问,唤起已有的学习经验,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教师明确任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同桌互助,使问题解决的更好更全面,然后师生互动,将学习成果展示出来,让学生感受自由学习的快乐,课件展示区域风光给学生生评价明确目标自主探究教师点拨求:同桌互助,看谁完成的快。师:对学生的自学成果进行肯定评价,点拨要点并小结,引导学生形成整体印象和突出印象――西北地区干旱、青藏地区高寒。师:一起来看看西部,课件播放画面,西北风光包括风蚀雅丹、沙漠戈壁、塔里木河等,青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