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教学内容:§1.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的引入,认识到负数的产生是来源于生产和生活,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按要求对有理数进行分类。重点、难点:1、重点:正数、负数有意义,有理数的意义,能正确对有理数进行分类。2、难点:对负数的理解以及正确地对有理数进行分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自然数、分数和零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相反意义的量相反意义的量,它们不但意义相反,而且还要表示一定的数量。如:高出海平面3000m与低于海平面200m,同学们还能举出其它的例子吗?(向东与向西、盈利与亏损、前进与后退、增产与减产、运进与运出、节约与浪费)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那么你有什么方法去区别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老师介绍“赤字”的来源。2、正数和负数概念为了区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通常把其中的一种量用正数表示,则与它意义相反的另一种量就用负数表示。(举例:零上与零下)教师讲解:什么叫做正数?什么叫做负数?强调,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表示“基准”的数,零不是表示“没有”,它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零是自然数。并指出,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性质相反的量,符号写在数字前面,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大于零的数叫正数,小于零的数叫负数,指出:负数都小于0,正数都大于0大于零的自然数叫正整数,自然数前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整数,正数和零统称非负数。因而整数包括正整数(自然数)、负整数和零,同样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3、有理数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指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分数4、有理数的分类(向学生强调:分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但必须对讨论对象不重不漏地分类。)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有理数零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下列给出的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哪些是有理数?-8.4,22,+,0.33,0,-,-9简单介绍数集的概念: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集合,简称数集。如:整数集课堂练习:课本P6练习四、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回答如下问题: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基本内容?学习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