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科目数学主备人年级八时间课题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2中位数、众数(一)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2、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它们也是数据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做出决策。3、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教材分析教学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教学难点:1、以表格形式出现的数据如何求中位数;2、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教法提示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一、复习练习二、引入新课:环节一:请预习书上第130页-第132页并思考1.什么是中位数和众数?2.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用吗?情景一: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小明所在小组9名同学的成绩分别为:16、40、83、87、91、93、94、98、100。小明考了83分,他所在学习小组的平均分是78分。小明说自己的成绩在小组内是中上水平,你认为小明的说法合适吗?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当有偶数个数据时,为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中位数是一个位置代表值,利用中位数分析数据可以获得一些信息。如,在一组互不相等的数据中,小于和大于它们的中位数的数据各占一半。练习:下面两组数据的中位数分别是多少?说出这两个中位数的意义。1)56232(2)562435总结:求中位数的一般步骤。1、将这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2、若该数据含有奇数个数,位于中间位置的数是中位数;若该数据含有偶数个数,位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你知道中间位置如何确定吗?n为偶数时,中间位置是第,个n为奇数时,中间位置是第个三、讲解例4,例题:教材P144例4,从所给的数据可以看到并没有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因此,首先应将数据重新排列,通过观察会发现共有12个数据,偶数个可以取中间的两个数据146、148,求其平均值,便可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练习:P131练习,课件练习总结:平均数和中位数有何特征?四、众数:我们把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如果一组数据中两个数据的频数一样,都是最大,那么这两个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当一组数据出现有较多的重复数据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量。下面两组数据的众数分别是多少?解释它的意义。52676334376归纳: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而不是相应的次数.众数有可能不唯一,注意不要遗漏.例题:教材P145例5,由表中第二行可以查到23.5号鞋的频数最大,因此这组数据的众数可以得到,所提的建议应围绕利于商家获得较大利润提出。练习:课本:P132练习第1题五、课堂小结:1.求中位数时必须将这组数据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顺序排列;2.当所给数据为奇数时,中位数在数据中;当所给数据为偶数时,中位数不在所给数据中,而是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3.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4.众数一定在所给数据中。5.众数可能不唯一。六:布置作业:课本:P136第5题,基础训练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