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设计1、教材内容分析:“多民族的大家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5页,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在了解我国人口特点及基本国策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我国的民族特点及政策。民族问题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因此教材从三方面展开教学:第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我国56个民族的构成特点、风俗民情;第二步,指导学生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在前两步的基础上,通过贯穿始终的民族政策教育,树立正确的民族观。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亲切感,很多内容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点,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初二年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安排他们查找并整理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特点及生活习惯,既让他们预习了新课的内容,也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本校学情,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1、学会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2、学会用图: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3、学会合作:通过分组交流,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学会合作学习。3、设计思想:本人所在的学校学生素质较高,且每间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故本节课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提供丰富的地图和图片资料以及视频材料,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奋点,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加大课堂教学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课遵循教法和学法统一的原则、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技能形成的规律,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及生理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直观教学法,如“民族构成特点”的教学;2、生活体验法,如观察纸币,亲身体会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3、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主要民族风俗习惯”的教学;4、读图启发式,如“民族分布特点”的教学。4、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①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②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③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④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⑵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纸币的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会到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并知道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②通过小组合作展示课前收集整理的民族资料,培养学生查询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③运用民族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②体会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5、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我国民族的构成特点和分布特点(是我国人口构成特点和分布特点这一教学重点的延伸);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读“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的民族的分布特点,从学生现阶段的读图、析图能力来看还具有一定难度)。6、教学过程分析:一、课前准备1、学生的准备:教师在授课一周前把学生分为三大组,分别查找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及他们各具代表的风土民情资料,并选出各组代表,准备交流展示的内容。2、教师的准备:帮助学生对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筛选、整理;查找相关图片及资料,并制作成课件。二、课堂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听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并看图《多民族的大家庭》。[设计意图:导入时用听歌、看图的方式创设情境,可丰富学生的感官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讲授新课:⑴我国的民族构成特点活动一:数学小能手--数一数,算一算①找一找,汉族和少数民族占我国人口比例各是多少?[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教材上收集信息的能力]②想一想,2000年我国的人口总数是多少?[复习巩固旧知识]③比一比,谁先算出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人口数各是多少?[设计意图:用直观的数字比较,使学生对56个民族和55个少数民族有深刻的理解。]④数一数,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和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各是哪些?活动二:发现档案--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