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再塑生命的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2.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能力目标1.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3.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德育目标1.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2.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海伦画像)同学们,海伦·凯勒,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盲聋哑人,被马克·吐温赞誉为与拿破仑并提的19世纪的了不起人物。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和引领她人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海伦·凯勒简介.(投影)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莎莉文的帮助下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人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在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1936年莎莉文逝世,波丽·汤普逊接替,也成了她的亲密朋友。凯勒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著名的传记作家范怀克·布鲁克斯为她写了传记。四、整体感知课文1.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明确:三件事:(1)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doll、water、cup等);(2)莎莉文老师教我走进大自然(慈爱可亲、危险恐怖等);(3)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爱”这种抽象事物。2.这几件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这几件事表现了作者求知的渴望,以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更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3.如何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第一部分(1~13):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第二部分(14~21):莎莉文老师带“我”感受大自然。第三部分(22~39):莎莉文老师诠释“爱”的含义。4.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海伦是怎样的一个学生?莎莉文老师是一个热爱自己的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和蔼充满智慧和耐心的出色的老师。海伦是一个聪明、好学、坚毅而又感情丰富、热爱生活的女孩。五、品析文章1.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讨论明确:文中写莎莉文教海伦·凯勒认识的事物很繁多,如莎莉文作为陌生人第一次见到海伦就搂抱她,有意识地给她布娃娃,并教她拼写“doll”。在海伦无法区别“杯”和“水”的时候,就让海伦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海伦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使海伦领悟到“水”这个字指的是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从此海伦开始大量的认识事物。2.莎莉文走进海伦·凯勒的生活后,她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讨论明确:学会了正确拼写单词,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感到自己是幸福的孩子。3.以海伦学习“杯”和“水”的区别为例,说说“再塑生命”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挫折:不能分清“杯”和“水”。海伦对待挫折:“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