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内容湖心亭看雪课时2课型讲读课教学目标1、自读课文,疏通文句。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3、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难点1、雪后奇景的赏析2、描写手法——白描3、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辅助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阶段教学活动(名称、过程)设计意图预学阶段知识链接情景导入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学语文有一个好处,足不出户,却能坐观天下景。前一段时间我们赏过了陶弘景笔下的人间天堂,又赏过了苏东坡笔下的月夜小景;赏过了三峡的水,又赏过了钱塘江的潮。今天我们就跟着明末清初的作家张岱一起去赏赏湖心亭的雪。张岱:学生齐读注释①,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1).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2).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这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3).“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教师补充: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进入学习了解作者导学阶段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一、.整体把握课文(1)朗读后注音:更()定毳()衣雾凇()沆()砀()一芥()喃喃()(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下列词义: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雾凇沆砀:上下一白:焉得更有此人:强饮三大白:莫说相公痴:(3)对译下列句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5、概括文章内容,并写出叙事的要素。二、赏读探究:1、分析人物:概括文中“相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2、文中“痴”都表现在哪里?3、文中是怎样描绘雪景的?(从顺序、角度、感官来分析)4、“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如果换成:“一道一座一艘三个”,有什么不同?5、不知有一点我们同学们注意没有,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其实是清朝,而开头时间依然以明朝的崇祯年号记录时间。有何深意?(文章弥漫一种淡淡愁绪,对故国的思念,是作者情感孤傲,超凡脱俗的性格形成的原因)三、“白描”专项训练:白描——(抓住事物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是“白描”。①“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②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③那乌鸦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积累词语音、形、义掌握重点句子,通译全文用准确的词语概括人物形象注意写景的方法从表达效果上分析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⑤两岸连山(√)⑥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⑦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豪雄(×)⑧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⑨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月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作业1、背诵课文2、翻译课文3、运用白描手法,写一段《校园的清晨》,可写人,可绘景,可叙事。板书设计作者超凡脱俗清高孤傲(清高自赏)淡淡愁绪思恋故国白描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