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散文诗两篇●从容说课《记忆》是当代散文诗,它从“记忆”这一角度,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种种品行作了概括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批判。从根本上说,这里的“记忆”,是广大人民心中判断是非曲直的客观尺度。本文表达了强烈而深沉含蓄的爱憎情感。就深沉含蓄来说,如前面提问“记忆,是什么”,后面却着力挖掘其中的社会政治、道德的内容,文章言此,而作者寓意于彼。再者文章既有丰富的感情,又有深刻的道理。就后者而言,通篇充满了富有哲理的语言,如:“忘恩是负义之母”“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记忆嘛,是灰烬……其实呢,即便是灰烬,不也尽可以化人泥土,去催发新芽吗”。情感使哲理具有艺术魅力,哲理又使情感变得深刻,哲理化的情感和情感化的哲理相得益彰。另外,如话家常般的亲切语气,善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也都增添了文章的魅力。《门槛》是外国散文诗。它通过描写“一个俄罗斯的姑娘”执著地要跨进“高高的门槛”的梦幻情景,表现了她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格,表现了革命事业的艰苦卓绝,表达了作者对女革命家的无比崇敬。“门槛”,可以理解为参加革命与不参加革命、进步与落后的分界线的象征,也有人理解为“革命者面前的一切艰难险阻”。散文诗具有诗一样优美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具有热烈或深沉的感情,适合于诵读。鉴赏《记忆》,学生可以通过诵读,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既要体会强烈而深沉的感情,又要领会深刻的哲理;既要捕捉鲜明的意象,又要品味诗化的语言。鉴赏《门槛》,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在没有必要的提示的情况下,理解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该在诵读之前,就将理解本文的“线索”即文章的时代背景、写作因缘给学生提示。然后,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认真捉摸俄罗斯女郎、门槛等形象隐含的意义,体会字里行间深沉而悲壮的感情。●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有关散文诗的知识。2.理解《记忆》中“记忆”所蕴含着的真谛。3.了解《门槛》一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门槛”的象征意义。能力目标1.把握《记忆》回环婉曲、层层深入的写作特色及《门槛》的象征手法。2.体会两篇散文诗中饱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隽永的富有哲理的语言,赏析两篇文章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逐步提高散文鉴赏能力。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记忆》一文,追求真善美,远离假恶丑,做生活的仁者、智者、强者。2.学习《门槛》一文,在面对人生选择的时候,要从容、镇定、要对理想执著追求,对信念坚定不移。●教学重点1.体会《记忆》的思想感情,领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捕捉鲜明的意象,品味诗化的语言。2.结合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捕捉《门槛》一文的多种象征义,体会字里行间深沉而悲壮的感情和作品的含蓄美。●教学难点1.理解“记忆”所蕴含的真谛,把握文章回环婉曲的结构特点。2.理解“门槛”的象征义。●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散文诗具有诗一样优美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具有热烈或深沉的感情,适合于诵读。不朗读,不足以体会其音韵之美、文字之精;不朗读,不足以体会其情感之切,意蕴之深;不朗读,不足以体会其风格之新,手法之巧。只要读好,很容易受到感染和教育,不必过多讲解,学生自会明白,这应是教学的最高境界。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一个课时完成两篇文章的教学任务,只有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积极参予的前提下,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再辅之以教师的适当点拨,才能顺利完成。●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教学磁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体——散文诗,这种诗歌散文化、散文诗歌化的文学体裁,既具有散文的形式美,更具有诗歌的意境美。《记忆》和《门槛》是中国和外国散文诗的精品,让我们一起品读,来领略散文诗的语言美、形式美、意境美。(板书文题)二、文体介绍散文诗:兼有诗歌和散文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以散文形式写成的诗。内容多是抒情的,篇幅短小,有诗的意境、韵味和节奏感,一般不分行、不押韵。三、鉴赏《记忆》1.写作背景简介多媒体显示韩少华谈《记忆》的创作:八十年代初,青年人,甚至包括相当一部分中年人,在动乱之后,连痛定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