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教学设计《活板》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的代表作《梦溪笔谈》中的一篇说明性的文章。文章详细介绍了北宋毕昇发明的活板印刷术,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创造精神。【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文言文实词的含义,会认读课文,读准句词,理解文章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体会文章的结构形式,理解说明语言的简明、生动,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民间艺术的神奇。【教学重点】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了解平实说明的特点,理解活板印刷的意义。搜集关于《梦溪笔谈》有关的资料,结合教材内容,制作教学课件;布置学生预习作业。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它们都是由中国相继传入世界各地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其中,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本文就是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出示学习目标三、了解作者作品1.作者简介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誉之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他出身于封建官僚的家庭,幼时嗜好医学,33岁中进士。政治上比较进步,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助手之一。47岁拜翰林学士,55岁时王安石变法失败,便退居江苏润州(今镇江市)附近,建梦溪园,写成《梦溪笔谈》一书,享年65岁。2.作品简介《梦溪笔谈》是笔记文学体裁的综合性论著。全书包括《补笔谈》、《续笔谈》共30卷,计609篇。其内容广博,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军事、历史、文学、哲学、等几乎无所不包。其中以自然科学为主。它总结了古代,特别是宋代自然科学领域的光辉成就,记录和赞扬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创造,阐述了自己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见解,是我国和世界科技发展史上一部重要文献,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和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四、疏通文意1.读准字音和(huò)炀(yáng)更(gēng)互燔(fán)土讫(qì)予群众(zòng)2.认真听课文朗读录音(播放《活板》音频)。3.自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停顿正确。(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朗读课文)4.翻译课文(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自己翻译,并释疑解难)5.概括段落大意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每段大意;②为第二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个层次的大意。(现场老师组织学生看书,完成学习任务,时间5分钟)讨论后明确:第一段:介绍我国雕版印刷发展的情况。第二段:具体说明活版印刷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第一层:活版发明的时间和发明人。第二层:活版的制作方法,包括制活字模与排版、制版两项。第三层:活版印刷的效能,在于印得越多越快。第四层:活版的印刷使用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第三段:交代活版的下落。6.归纳全文内容请同学们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来归纳全文的内容。(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文章重点介绍了由毕昇发明的活版的制作和使用流程及显著效果。五、合作探究:本文着重采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明确:全文采用了时间顺序;主体部分采用了程序顺序:刻字——排版——印刷——拆版。六、课堂复习整理(指导学生自主完成)七、布置作业:1.反复朗读课文,并完成课后练习三。2.熟读课文第二段,口述活版的制作过程。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基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重点分析课文第二段以及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二、复习回顾、温故知新: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活字印刷术的过程吗?三、研读文本、讨论交流:1.为什么要先介绍“雕板印刷”?讨论后明确:既表明活版印刷对于雕版印刷的继承发展关系,也为下文重点介绍活板印刷作铺垫。2.找出制作活板过程中的动词。3.怎样用活板印刷?讨论后明确:制字——设板——排字——炀板——平字——印刷4.有重复的字怎么办?讨论后明确:每一字皆有数印,以备一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