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教材】——教材分析1.课文简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所选的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和思考。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这篇报告文学写了罗布泊由昔日非常美丽的湖泊变成今日的荒漠,揭示了一个生态环境蒙受人为破坏的个案,表达了作者深切的痛惜之情,警示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好人类家园。2.探究问题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在表现形式上要求把握两点:一是对比、拟人、排比三种表现手法;二是多种表现方式的运用。【说目标】——目标确立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及文本特点,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2.识记并积累生字词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课文小作文的练习,多角度地处理课文信息,深入研读课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生态问题。【说重点难点】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结合本文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重点:多角度地处理课文信息,深刻理解文章内容难点:进行课文小作文创作【说教法】——教法选择《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文本,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具体方法如下:导入课文——情境法初步感知——诵读法概括事件——点拨法分析形象——讨论法拓展迁移——练习法【说学法】——学法指导《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具体的学法如下:情境体验法: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读书入境法:训练学生朗读感知的能力。勾画圈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生的能力。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发散联想法: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说教学创意】尝试将本节课设计为读写演示课。即以课堂小作文的形式利用课文这个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联系紧密的写的内容,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带写,读写双赢的教学目的。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语文学习。总体结构:无提问式教学模式找看点(进入课文,分析课文)——拟题献题(分析课文、提炼课文)——课文小作文(提炼课文、组织语言)【说教学过程】(一)导入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一片美丽的仙湖,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令人恐怖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阅读《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你将与作者一样,为罗布泊生态之恶化而痛苦,为人们索取之盲目而痛惜。(二)检查预习1.简介罗布泊的相关情况2.字词竞赛(二)初读课文,寻找看点过渡: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形式是课文小作文。就是用写的方式来读课文。(屏幕显示:课堂小作文,根据课文内容来写一二百字的短小文章。)1.自读课文,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课文中值得我们欣赏,值得我们关注。2.学生自读课文,交流,教师点评。总结出本课看点(屏幕显示:本课看点课文的标题罗布泊的遥远的过去罗布泊的现在塔里木河与罗布泊胡杨作者的忧患文中的呼吁)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读课文谈感受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分析课文,多角度地理解课文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三)课堂作文,重组文章1.讲述课文作文相关知识。(屏幕显示:课文作文:形式读大文写小文读长文写短文读此文写彼文读一文写多文课文作文:过程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命题根据命题写百字左右的短文技法讲授:角度可以从概括内容的角度写可以从说明事物的角度写可以从描述事物的角度写可以从抒发情感的角度写可以从表达感受的角度写可以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