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献给母亲的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指导课“献给母亲的歌”。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逐一加以说明。一、说教材地位“献给母亲的歌”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训练课.本次训练是在学习了课文《我的母亲》之后,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引导他们感受爱、理解爱、奉献爱。多角度地认识自己的母亲,体会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尊重母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感情.八年级在整个初中阶段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次作文训练安排在本册六个单元作文训练课之首,可见其重要位置。二、说教学目标及依据。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次作文训练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本次作文教学,使学生多侧面地认识母亲,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2.通过作文教学,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选择材料表达对母亲的爱,学会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3.培养学生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以上三个目标的设计是根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我确定的第一条目标是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条,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本次作文训练让学生认识母亲,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这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第三条目标的设计与《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7-9年级写作目标的前五条紧紧相扣。三、说重点与难点的确定依据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选择材料表达对母亲的爱,学会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确定重难点的依据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7-9年级写作目标的第四条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四、说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的是情景教学法、问题讨论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将说和写结合起来,让写作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愉快。2、学习方法: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如:情感体验法,通过一些真实感人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感悟母爱的伟大;还有分析比较法,从生活中选择母亲关爱自己和自己对母亲的态度加以比较,让学生多侧面地认识母亲,从而加深对母亲的感情。3、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录音机、板书等教学手段,其作用是: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融入到浓浓的母爱氛围中,使其受到感染,更好的感受母爱,一便在文章中更加真实的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五、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流程的:第一环节:导入激发兴趣: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相对于父爱,母爱是日常的,琐碎的。母爱更接近于生活的真实和人的本性。当你第一次喊出"妈妈"时,母亲满脸笑容,满心惊奇,当母亲把你从怀中放在地上,让你爬,让你站,让你走,当你跌倒了,又把你扶起来,继续操练……从此,你便开始了全新的人生。每次放学回家,你都要向母亲汇报自己的收获,母亲听得津津有味,笑靥如花。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近母亲,去认识母爱,感受母爱,并用我们的真情去赞美母爱。这节作文课的内容是——献给母亲的歌这段导语的设计从最能让学生熟悉的生活点滴小事入手引出母爱,以朴实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