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和核酸年级高二科目化学主备教师日期课题4-3蛋白质和核酸课时4课时参与人员1、确定本周课程教学内容内容和进度:第三节蛋白质及单元复习第一课时:氨基酸(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蛋白质(第二课时)学生分组实验:蛋白质的变性、颜色反应、蛋白质的鉴别及核酸;第三课时:《蛋白质习题讲评》第四课时:第四章复习2、教学目标: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操作技能与观察能力,使之正确进行实验分析,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抽象形成规律性认识。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性质教学难点:氨基酸的性质3、资料准备: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材、《步步高》、实验药品、仪器、视频4、新课授课方式(含疑难点的突破):引言部分就蛋白质在生物界里的广泛存在作了简单的介绍,强化了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的重要结论。本节有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的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应注重强调氨基酸是多官能团化合物的特点。第二部分应借助模型、图片、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蛋白质的结构,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体会蛋白质的性质。要多联系生活、生产和社会,渗透相关学科的知识,让学生真正了解蛋白质重要而广泛的用途,以体现化学教育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第三、四部分对酶、核酸进行了常识性的介绍,不必讲的过深,应考虑到学生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通过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重大成果,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和探索的强烈兴趣。在课时分配上,建议“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酶、核酸,蛋白质分组实验及教学评价反馈”各1课时。【方案Ⅰ】实验探究,归纳提高蛋白质性质实验【方案Ⅱ】课题研究,自主学习可供参考的研究课题:(1)氨基酸的种类及用途;(2)人类研究蛋白质功能的意义;(3)蛋白质结构的复杂性;(4)我国科学家在蛋白质方面开展了哪些研究;(5)蛋白质与人体健康;(6)蛋白质变性知识的应用。二、活动建议【实验4-2】蛋白质盐析实验1.实验所用的蛋白质溶液不能太稀,而且要现配现用。配制鸡蛋白溶液时,不能使蛋黄混入,因为蛋白和蛋黄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蛋白质。2.做盐析实验时,饱和溶液不能加得太少,如果加入固体,效果会更明显。在所有的盐中,具有特别强的盐析能力,不论在弱酸性溶液中还是在中性溶液中都能沉淀蛋白质。其他的盐(如钠和镁的氯化物或硫酸盐)要使溶液呈酸性时才能盐析完全。使用时,使溶液呈酸性反应,会更有利于盐析作用。【实验4-3】蛋白质变性实验1.蛋白质溶液不能太稀,醋酸铅的质量分数应为1%。2.可用、溶液代替醋酸铅溶液,效果相同。3.可补充甲醛溶液使蛋白质变性的实验。实验时,将甲醛溶液酸化或将蛋白质溶液酸化,会提高试剂的灵敏度并加快蛋白质的凝结。【实验4-4】蛋白质颜色反应实验1.实验所用的浓硝酸应不低于40%。2.也可向未稀释的鸡蛋清液体上滴加浓硝酸8~10滴,很快就显示黄色。或将浓硝酸滴在煮熟的鸡蛋白或白羽毛上,也立即显现黄色。第三节蛋白质和核酸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初步了解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二、预习内容(一)、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1、氨基酸概念: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几乎都是。注意:(1)氨基:氨分子(NH3)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的部分。氨基的电子式(2)α—氨基酸(向学生介绍α、β位):羧酸分子里的α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生成物。(3)α—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石。(二)、蛋白质1、蛋白质的性质(1)颜色反应:。(2)变性在等作用下,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3)盐析蛋白质溶液加入某些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盐析。(4)水解2、组成和结构:(1)蛋白质是由结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2)组成:由C、H、O、等元素组成。(3)蛋白质的结构3、蛋白质的主要用途: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人类营养物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酶是特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