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山的那边教学目标: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2、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感情。3、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4、体会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5、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6、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教学重点: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教学难点:理解“山”和“海”的深刻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已经从小学进入了中学,这个时候就是你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相信你们都有着新的憧憬和希望。作为现代化都市中的孩子,你们追求的是一种什么东西呢?谁来说说你们的理想?就是你们以后希望从事哪一项工作?为什么?……看来同学们都有理想、有目标啊!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共同的目标。说实话,其实我在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还真没好好想过以后准备干什么。因为我们要走的路基本上都很清晰,那就是读完小学就考初中,读完初中考高中,读完高中考大学。我也没想过要是考不上要怎么办,幸好该考上的都考上了。但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我看过一篇报道,是一个记者问一个牧童:你为什么放牛?牧童说,攒钱。记者再问:攒钱干嘛?牧童说,娶老婆。那,娶老婆干嘛?牧童说,生娃!生娃干什么?牧童想了想,说:生娃,放牛!我那时候就感觉这牧童很可悲,我说不上自己以后要干嘛,真要问我有什么理想的话,那就是不要像那个牧童一样!幸好,我发现真像那个牧童这么想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的人还是有理想有追求的。我们今天要讲的这篇课文,说的就是一个边远山区的孩子的理想和追求。大家翻开课本第2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在山的那边》(板书题目、作者)。这首诗呢,是作者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成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山的那一边是什么;一起来探讨,来自边远山区的作者,他是如何追求理想的;想想我们能从这当中得到什么启发。二、检查预习1、之前已经安排大家回去预习课文了,现在大家先集体朗读一遍课文,完了我找两位同学上来给加点字注音。理解词义。痴想隐秘凝成诱惑海潮喧腾攀上一瞬间痴想——发呆的想。隐秘——隐蔽、不外露。凝成——聚集在一起。诱惑——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吸引、招引。喧腾——喧闹沸腾。一瞬间——一眨眼之间。2、作者简介: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2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游动悬崖>>(1997)等.3、加色字注音痴想()凝成()喧腾()诱惑()一瞬间()隐秘()三、朗读训练1、老师范读。2、各自练习朗读,用斜线划出停顿,用圆点标出该读重音的词语。3、分别找两个同学朗读两大部分,大家点评。4、集体朗读。3、“铁青着脸”是写山的颜色吗?——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4、“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5、“哭”蕴含怎样的情感?——满怀希望,结果大失所望,因此哭;艰苦付出,却无所回报,伤心而哭;上了当,被妈妈骗了,因委屈而哭……6、“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中扎下了深根”句中“种子”指什么?能“飘来”的东西应是轻的,为什么能扎下深根?——“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飘来”写出童年的我对人生的这里似懂非懂的神态。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对人生感悟越来越深,所以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7、“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8、为何隔着崇山峻岭,作者还能听到海的“喧腾”?——作者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