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光合作用过程一、教材分析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课,主要介绍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应用等知识。教材介绍的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几个经典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光合作用的过程介绍了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通过学习光合作用强度,引导学生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使知识得到迁移和应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2..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3..简述化能合成作用。2.能力目标:1.过多媒体投影,对光合作用过程图解的分步展示,运用化学知识理解物质和能量变化,理顺所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综合、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2.过读书和师生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技能、技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过生物结构和生理功能相统一,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相联系等生物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2.过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暗反应的科研成果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思想教育。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生理过程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与条件、物质与能量转换的关系。(2)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四、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接触过生物学,但对本节知识的支撑较弱,加上学生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生物的知识层次有差别,在教学中通过一些学生很熟悉的贴近生活的知识、图片、动画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和探究。五、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结合问题、讨论、比较、归纳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再现科学发现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情况。(2)准备种植反季节蔬菜的温室中二氧化碳的调控示意图2.学生准备(1)阅读本节课的内容。联系前面学习的光合作用探究历程本节课内容作一了解。(2)调查当前农村生产的实际情况,搜集有关与光合作用的生产实际例子。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由粮食短缺问题导入,让同学们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如何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以及衡量光合作用的指标是什么?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光合作用的原理。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合作用反应式人们常常根据反应过程是否需要光这个条件,将光合作用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大的阶段。电脑演示类囊体上光反应的动态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组织小组讨论:(1)光反应阶段1、光反应的部位在何处?2、光反应的条件是什么?3、色素吸收的光能有哪两个方面的用途?4、光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怎样?试用反应式写出物质变化。5、光反应中产生的[H]和ATP到哪里去了?【学生】①发生部位:叶绿体片层结构薄膜上②反应条件:光、水色素分子、酶③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④物质变化水的光解:ATP形成:能量转变:⑤[H]和ATP用于暗反应【教师】暗反应又如何进行的呢?演示叶绿体基质中暗反应的动态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组织小组讨论:(2)暗反应阶段1、暗反应的场所在何处?2、暗反应的条件是什么?是否一定不能有光?3、CO2发生了哪些变化?4、暗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怎样?试用反应式写出物质变化。【学生】①发生部位:叶绿体基质中②反应条件:,不需要光③CO2被固定和还原④物质变化CO2固定:;C3化合物还原:。能量转变:ATP中活跃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教师】光反应与暗反应并非是两个完全独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