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忆》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琐而有纲,琐而有序的结构特点;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组材的方法;3.培养学生概括要点的能力;4.认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学习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教学建议关于本文结构的教学建议文章以诗句为线索。作者在文章开头称鲁迅《自嘲》中的两句诗“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写照”就形象而言,“体现”就精神而论。这句话从“形”和“神”两个角度表明了作者对鲁迅的总的认识,并成为结构文章的总纲,由此学习文章的结构艺术。关于本文选材的教学建议文章以“琐忆”为题,“琐”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小;二是多。题目不仅提示了文章的写作范围,而且表明了作者选材上的意图——以小见大。指导学生由此学习文章选材艺术。关于本文重点、难点、疑点的教学建议本文教学重点是本文琐而有纲,琐而有序的结构特点和以小见大的写人方法。可以采用概括七次谈论要点,找出“缝合”七次谈话的“纲”的办法予以突破。本文教学难点是记叙文中制造波澜的方法及作用,课采用讨论法解决。本文的疑点是对鲁迅诗句的理解,可以分别给出两种理解,分析讨论。关于概括文章要点的教学建议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大以“提要或综述”为主要方式的训练,结合课后练习二,培养学生“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第一次谈话内容的要点,在讲解时要特别注重思路的讲解。其后的六次谈话可以让学生去概括,并让他们讲出概括时的思路。教师在引导时要始终围绕着原文。这点很重要。本文开头两句诗的两种理解一种是,横眉冷对(对自己的)指责;另一种是,横眉冷对千夫所指(的那些人)。我们觉得还是前一种理解较符合原意。因为从《自嘲》来看,是作者独立作战,备受攻击,因而自嘲自解,自我坚定;并非作者为多数人所理解而和多数人一起指责“千夫所指”的人,而是受着千夫的指责。如何让学生认同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课文中怎样表现鲁迅“俯首”“横眉”的伟大人格?这些表现又有什么特点?鲁迅在《自嘲》诗中所写的那两句诗,历来被一些作者用来作为表现鲁迅人格特点的依据;《琐忆》也是如此,它在一开头就引用了这两句诗,并说这是鲁迅“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以此总领全篇。对于这一点,学生理解并不困难。困难在于领会课文中所着重表现的鲁迅那种平易近人而又事事处处爱憎分明的人格特点。对于课文内容的这一难点,宜于通过讨论,通过具体材料的具体分析,让学生有所领悟。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组材的方法。2.学习本文琐而有纲,琐而有序的结构特点3.利用课文中起概括作用的语句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4.认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学习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哪些作品?你能谈谈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吗?注:下面的第一点学生应该全能知道。第二点作为文学常识补充给学生。第三点要用幻灯给学生打出来,作为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内容。第四点用幻灯给学生打出来,因为这个遗嘱会让学生对鲁迅先生有更深入地了解,同时也是表现鲁迅先生人格魅力的一个内容。这四点学生能谈出来最好,如果学生不知道可以根据学生水平做适当补充。1.对鲁迅先生的评价和学过的作品:鲁迅,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小说《社戏》、《故乡》、《孔乙己》选自《呐喊》。2.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我国第一部白话小说。3.《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4.鲁迅的遗嘱: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子和女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但是,我也留下一张罢。当时好像很想定了一些,都是写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不是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