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锦瑟》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这两首诗歌的内容,这里包括所描绘的景(意象)等。2、掌握诗歌表达的主要表现手法等,学会鉴赏诗歌中的名句等,背诵这两首诗歌。3、体会这两首诗歌作者各自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和难点】掌握诗歌表达的主要表现手法等,学会鉴赏诗歌中的名句。【自学质疑】1.文学常识填空。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故人称“杜少陵”,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2.名句填空。(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3)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4)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5)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图》)(6)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7)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这些诗句的作者都是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时期诗人,与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交流展示】1.《登高》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写法。解析: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寓情于景。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联描写了怎样的意境?在此意境中作者想到了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描写了凄楚苍凉而又雄浑开阔刚健的意境。“落木萧萧”有生命短暂、壮志未酬之感,“不尽长江”使人感到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3.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明确:对个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叹;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哀怨;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4.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用法(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解析:“彩云间”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后面舟行之速、行期之短作铺垫。“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和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表现舟行之迅速,心情之愉快。1(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解析:“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木深”,亦即国家破亡与山河依旧,城春之明媚与景象之荒芜,两相对照,加深了情感。另外,“国破”的颓壁残垣与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无限痛惜之感。【合作探究】1.《锦瑟》中“无端”是什么意思?解析:无缘无故,没有来由,此有发问之意。瑟弦的多少原本是无从发问之事,于无从发问处发问,正表明情绪的强烈浓重,表明心中某种情绪积累已久、积累已深,迫切需要宣泄。2.作者强调“一弦一柱”有何用意?解析:“弦”“柱”与“华年”相联系,又与上文的“五十”相呼应,表明心中情感的强烈浓重。锦瑟弦多而音繁,则华年事多而情浓。强调“一弦一柱”,则表明每一件事都很值得回忆,每一件事都会引起强烈的感触。3.典故“庄生梦蝶”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解析:①体现世事的变化难测,难于把握。②表明美好梦想的幻灭,迷惑怅惘。曾经的追求终成幻影,曾经的美梦终于成空。4.典故“望帝啼鹃”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解析:①听瑟的感觉:听到锦瑟音哀曲怨,就如听到杜鹃鸟送春归去的凄婉之音。②伤逝与无奈:自己年华已逝,事事成空,今生今世恐怕再无转机;死掉之后,也只会如望帝一样留下无限悲凄。③不甘之情:望帝之心通过杜鹃之啼传达出来;鼓瑟之人一片心思通过音乐传达出来;我的一片心思则会通过诗作传达出来。不能将其轻弃。④惋惜之意:可叹望帝一片赤诚却是如此结局;可叹望帝一份“春心”只能以哀啼相告;可惜我们的心思总是只能以另一种方式传达。5.典故“鲛人泣珠”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解析:①鲛人泣泪为珠;鼓瑟者因痛苦心事奏乐:美丽总是与痛苦相连;②月亮、珍珠、泪珠都是圆而亮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