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同步练习(四)一:1.下列对细胞内各种生物膜结构和组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和少量糖类组成B.磷脂双分子层是各种生物膜的基本骨架C.不同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D.内质网膜能生成高尔基体膜,说明两者化学组成完全相同2.一般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而在下列的哪种情况下,可以看到细胞膜()。A.细胞进行分裂时B.发生质壁分离时C.显微镜视野调亮时D.细胞吸收水和离子时3.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活动的完成与细胞膜的下列哪一特点有关()。A.选择透过性B.主动运输C.一定的流动性D.保护作用4.细胞膜常常被脂类溶剂和蛋白酶处理后溶解,可推断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①磷脂②蛋白质③多糖④核酸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5.关于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逻辑顺序正确的一组是()①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②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③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④细胞膜上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大都可以运动⑤主动运输得以正常进行A.①④②⑤③B.①②④③⑤C.①④⑤②③D.①②④⑤③6.画概念图7.下列各项中,含磷脂最多的是()A.中心体B.染色体C.核糖体D.高尔基体8.C02从叶绿体基质进入同一细胞的线粒体的基质中,共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A.2B.4C.6D.89.变形虫可以吞噬整个细菌,这个事实说明了()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细胞膜具有全透性D.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10.胰岛B细胞中,在核糖体中合成的胰岛素的前体,由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经高尔基体加工、包装后,以囊泡的形式发送到细胞膜,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一体,最后分泌到细胞外。这一过程说明()A.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细胞膜能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11.细胞发生癌变后,有时不易被机体免疫系统所识别,原因是癌细胞表面的哪种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A.磷脂B.蛋白质C.糖蛋白D.糖脂二、非选择题12.构成细胞膜相邻的磷脂分子之间每分钟换位100万次,这表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的特性。13.科学家研究细胞膜结构的历程是从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开始的。_________是了解结构的基础,_________又提供了探究结构的线索。人们在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又通过进一步的__________________来修正假说,其中__________________的进步起到关键的作用。14.有人研究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而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则不容易通过细胞膜。由此可见,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中一定有某种物质,有利于脂质物质的通过。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这个分子层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根据以上事实推测:(1)细胞膜上的这种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2)这种化学成分在细胞膜上的分布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在人和鼠的细胞融合实验中,用两种荧光物分别标记两种抗体,使之分别结合到鼠和人的细胞膜表面抗原物质上(如图4-7)。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开始融合时,人、鼠细胞的表面抗原"泾渭分明",各自只分布于各自的细胞表面;但在融合之后,两种抗原就平均地分布在融合细胞的表面了。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1)细胞融合的实验表明了组成细胞膜的_________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由此也证明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的特点。(2)在细胞融合实验中,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说明了这类物质在分子结构上具有_________性。(3)细胞融合实验若在20度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平均分布的时间大大延长,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1度条件下,两种表面抗原便难以平均地分布,这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7-11:DD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