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9背景原因类非选择题时间:25分钟满分:60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203页1.[2020·烟台市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春秋公羊传》是战国时期公羊高阐释《春秋》的著作,倡导“大一统”,主张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春秋公羊学形成于战国时期,兴盛于汉,之后衰微。……汉初出现的春秋公羊学,为第一次大转变的结尾,清末出现的春秋公羊学,为第二次大转变的开头。……到“戊戌变法”的时候,康有为更是以春秋公羊学为他的“变法”理论依据。这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春秋公羊学的精神是“改制”。康有为复活了所谓“公羊三世说”:“孔子生当据乱之世。今者大地既通,欧美大变,盖进至升平之世矣。异日大地大小远近如一,国土既尽,种类不分,风化齐同,则如一而太平矣。孔子已预知之。”简述中国历史上春秋公羊学形成至第一次兴盛的时代背景。解析:根据“春秋公羊学形成于战国时期,兴盛于汉,之后衰微”这一信息可得出春秋公羊学形成至第一次兴盛的时间是从春秋到汉代,因此可结合所学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秦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西汉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等角度概括。答案: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面临转型,分封制瓦解,中央集权制逐步形成,诸子百家兴起;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西汉初,需要打击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公羊学的思想主张为汉朝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基础。2.[2020·济南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宋代是中国传统儿童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司马光在《居家杂仪》中说,家庭中应该由大人统御所有子弟,由家长决定子弟事务。朱熹要求儿童应该远离踢球、放风筝等“无益之事”。儿童的存在,是为了变成大人。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儿童观传入中国。1902年清政府《钦定学堂章程》中首次出现了“儿童”一词,“培养儿童,使有浅近之知识,并调护其身体”。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的《慈幼问题》、陶行知的《儿童创造教育》等代表着中国近代儿童观的产生,主张尊重并平等对待儿童。1919年,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访华,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及“儿童天性”“儿童中心”的儿童观在中国引起轰动并迅速风行开来。——摘编自熊秉真《童年忆往:中国孩子的历史》等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儿童观的变化并分析原因。解析:变化:根据“儿童的存在,是为了变成大人”“主张尊重并平等对待儿童”得出从以成人为培养标准到考虑儿童的特殊性;根据“朱熹要求儿童应该远离踢球、放风筝等‘无益之事’”“首次出现了‘儿童’一词,‘培养儿童,使有浅近之知识,并调护其身体’”等信息可得出由忽视、冷漠到重视、关注;根据“在中国引起轰动并迅速风行开来。”可得出变化比较迅速、剧烈。原因:根据“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儿童观传入中国”可得出民族危机严重、西方近代儿童观的传入;根据“清政府《钦定学堂章程》中首次出现了‘儿童’一词”得出政府的重视;根据“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的《慈幼问题》、陶行知的《儿童创造教育》等代表着中国近代儿童观的产生,主张尊重并平等对待儿童”可得出近代知识分子的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答案:变化:从以成人为培养标准到考虑儿童的特殊性;由忽视、冷漠到重视、关注;变化比较迅速、剧烈。原因:民族危机严重;西方近代儿童观的传入;政府的重视;近代知识分子的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3.[2020·沈阳市高三二模]妇女地位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缩影,英国的女性解放运动对世界妇女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从19世纪初开始,英国有人呼吁给予妇女选举权,让她们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19世纪70年代后,妇女选举权问题在英国导致了一场持久的全国性的社会运动,各种妇女选举权运动组织不断涌现,运动也从温和走向激进,并在一战前达到高潮。……《1918年人民代表法》最终出台。根据这部法案,英国的选民人数增长3倍,从战前的770多万增加到2140多万,其中女性选民840万。——摘编自薛永生《论一战与英国妇女选举权的实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英国女性争取选举权的背景。解析:根据“19世纪初”,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