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个概念、符号和单位。(2)熟记力的作用效果并且会在实例中判断。(3)掌握力的三要素,熟练力的三要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知道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5)掌握表示力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6)通过相关题目提炼知识点,融会贯通。(7)经历题目演练的过程,自己总结规律,进一步掌握知识。(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8)经历课堂学习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教学重点: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用示意图描述力,力的测量教学难点:力概念的理解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准备:练习册教学过程:(一)知识点整理6.1怎样认识力1、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或者运动方向)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6.2怎样测量和表示力6、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第一步:校零第二步:认清量程和分度值第三步:使弹簧的伸长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第四步:读数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画法:第一:找作用点,第二:画箭头(力越大线越长),第三:标出字母和大小(二)疑难题目讲解(题目见练习册)课堂小结:本节课知识点的考题类型以及解决方法的总结。板书设计:知识框架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