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二生物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植物的向性运动及植物具有向性运动的意义2、知道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3、理解植物产生向光性的机理.4、理解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5、知道其他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合成和主要生理作用。(二)能力目标:1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的思维,增强逻辑推理的能力.2掌握实验设计所遵循的原则,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同时掌握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三)情感目标:通过师生的互动,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实验设计的方法,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难点:实验设计方法的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与学生讨论相结合。三、课时: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程序:新课导入:描述例如向日葵、窗边植物等有关植物生长特点的生命现象,与学生一起讨论植物的生命现象,教师设疑导入新课。新课:一)向性运动(师生共同探讨向日葵和课本图中植株的长势并讨论其成因.从而理解向性运动的概念及意义。)概念: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单侧光刺激引起。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地心引力作用引起。意义: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二)向光性的研究(一).生长素的发现通过对达尔文实验、詹森、拜尔、温特实验的介绍以及结合黑板绘简图,与学生共同进行探讨分析:1.:单侧光引起向光性结论:胚芽鞘具有向光性.(结合实验,教师强调设计实验所要遵循的对照性原则及单一变量原则,增强实验设计的严密性.)2.感光部位的研究结论: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3.引起生长与哪部位有关.结论:胚芽鞘尖端引起植物的生长4.尖端产生某物质结论:尖端确实产生某物质,影响胚芽鞘的生长.5.生长素化学本质:吲哚乙酸---促进植物生长,促进细胞纵向伸长.6.生长素的产生和分布通过黑板绘制简图,让学生分析判断相关条件下植株的生长状态:实验编号胚芽鞘情况光照情况实验现象尖端处理状况其他处理1完整无均匀光照直立生长2完整无单侧光弯曲生长3完整尖端套不透光小帽单侧光直立生长4完整尖端以下套不透光小筒单侧光弯曲生长5切去尖端无均匀光照不生长6切去尖端无单侧光不弯曲、不生长7切去尖端琼脂块覆盖切口无光照不弯曲、不生长8切去尖端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覆盖切口无光照直立生长9切去尖端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小块置于切口一侧无光照弯曲生长……(二)植物向光性原因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植物背光侧长得快,并根据生长素的作用推测生长素的分布情况,.微观演示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单侧光--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多长得快,向光侧少长得慢.结合教材,让学生知道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使学生了解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形态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逆向运输,以及其分布部位。(第二课时)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引导学生观察“问题探讨”中的曲线图,并思考其中的问题引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内容。根据对问题探讨的观察分析,讲解并总结出:1.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不同植株,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结合实际,因植株产生生长素很少,实际运用确很多引出生长素类似物,及其作用。并且结合实例分析讲解生长素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例如: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运用等等)。二)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主要的植物激素有五类: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结合实际分别介绍5种植物激素:1.生长素2.赤霉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等。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3.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4.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分布: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5.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主要作用:促进果实成熟。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定义:人工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