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教学设想:升华和凝华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但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却很陌生,解释其现象的成因更是困难,所以本课设计了升华和凝华的演示实验,分别引入升华和凝华的概念,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用物理语言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实验和图片向学生展示物态变化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能够清晰描述物态变化过程的语言表达能力。本节课的思路是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樟脑丸入手,通过学生对该活动现象的观察,概括出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及定义;紧接着进一步展示碘锤的实验,通过学生的步步推理、论证,最终由现象确认升华与凝华的条件;在学生对升华与凝华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再由浅入深地引入生活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锻炼其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简答时的语言组织能力,最终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2.能用物理语言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想象。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5.结合升华和凝华的教学,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难点:能用物理语言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教学突破:本节课的思路是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樟脑丸入手,通过学生对该活动现象的观察,概括出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及定义;紧接着进一步展示碘锤的实验,通过学生的步步推理、论证,最终由现象确认升华与凝华的条件;在学生对升华与凝华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再由浅入深地引入生活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锻炼其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简答时的语言组织能力,最终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酒精灯、火柴、碘锤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引入新课:物质可以由固态变为液态和由液态变为固态吗?需要什么条件?物质由液体变为气体和由气体变为液体分别叫做什么?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呢?很对,那么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你能不能提出新的探究性问题呢?学生回答学生提出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新的科学探究升华和凝华: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见到过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吗?引导学生进行举例。……讲述:以上这些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升华。学生举例:1、樟脑丸变小了2、冰冻的衣服变干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概念。展示:冰雪的图片。提问:这是一幅关于什么的图片?冰和雪有什么相同之处吗?提问:大家再比较一下,冰和雪有什么不同之处吗?讲述: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之为凝华。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到过哪些凝华的现象呢?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分别是什么?学生答:冰雪;都是水的固态形式。学生比较、回答举例:霜、冰花、雾凇。学生回答。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实验观察能力,以及猜测和分析能力,通过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六种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的条件:过渡:在前面的学习中,大家了解了发生每种变化时,都需要一定的条件。那么发生升华和凝华时,需要什么条件呢?学生思考、观察、回答。教师层层深入,步步引导,通过归纳总结,得到概念。演示:碘的升华和凝华。(出示碘锤)操作1:给碘锤的一端微微加热。提问:大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操作2:停止加热,并在碘锤的上端内凹部分滴入少量冷水。提问:碘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需要什么条件?归纳:升华吸热,凝华放热。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解释现象1:展示:舞台烟雾的图片。提问:大家知道烟雾是怎样形成的吗?解释现象2:出示:规格相同的新旧白炽灯炮。提问:请辨别一下,哪只是新的,哪只是旧的?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知道灯泡上黑色的物质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学生辨别学生解释现象。培养学生养成注重观察身边物理现象的习惯,学会观察,学会思考问题,会用语言表述、分析、比较、推断,以及会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