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2)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1)通过画杠杆示意图和力臂,训练学生的作图、识图能力。(2)让学生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和补给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2)通过独立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示意图的画法,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难点:杠杆示意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铁架台、杠杆、弹簧测力计、钩码、夹子、剪刀、图钉、螺丝刀、木版二、情景创设每一个小组的木板上都有一枚图钉,请大家试试看,能否用手直接将其拔出来?(学生尝试)用什么方法可以很方便地将图钉拔出来呢?(学生讨论)大家想到了这么多种方法,现在请你们试试看,哪种方法更省力?三、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本课知识点(含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班级交流、教师评价、总结等程序)(一)什么是杠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在完成某项任务时,需要利用到某些工具,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以下这些工具在工作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1、在开酒瓶的时候,要用开瓶扳手(播放Flash动画演示开瓶的过程)。2、用撬棒将地上的石块撬起(播放Flash动画演示开瓶的过程)。3、演示用铡刀切纸。4、演示用活塞式抽水机抽水时,手柄的工作情况。(学生观察思考)5、演示用筷子夹瓶内的物体。(学生尝试)以上的这些工具在工作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讨论)『板书』一、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投影课本图11-3用螺丝刀撬图钉的图片,介绍杠杆的五要素。『板书』二、杠杆的五要素: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F1--促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L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阻力臂L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教师说明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用符号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并写出字L1或L2(以螺丝刀撬图钉为例边讲解边示范)(学生作图练习,见课堂训练1)(二)杠杆平衡条件『板书』三、杠杆平衡,杠杆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演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和不在水平位置但能平衡两种情况。(学生观察)初中阶段只研究杠杆处于静止状态的平衡,杠杆在平衡时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称为杠杆的平衡条件。问题讨论:你认为杆秤是杠杆吗?它的支点在哪里?有一根粗细均与的杠杆,要使杠杆平衡,应将杠杆从哪一点挂起?(学生回答)演示怎样使杠杆平衡,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问题讨论:要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应让杠杆在什么位置平衡呢?为什么?(学生回答)问题讨论:我们在实验时,将杠杆从其中点处挂起装到支架上,观察杠杆是否静止在水平位置,若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平衡怎么办?(学生回答)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探究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实验步骤:1、将杠杆从其中点出挂起装到支架上。2、在杠杆的左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在右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记下测力计的示数(动力F1),钩码对杠杆的拉力(阻力F2),以及测力计和钩码所在的位置,并记入下表。3、保持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不变,改变钩码的数量,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何变化(将实验数据记入下表)?4、保持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不变,改变弹簧测力计的位置,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何变化(将实验数据记入下表)?5、保持钩码的数量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不变,改变钩码的位置,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何变化(将实验数据记入下表)?教师点拨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次数F1/N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