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传播颜色(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4了解色散现象,知道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二)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三)情感体验目标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式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二、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疑点(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真空中的光速为c=3×108m/s。(3)探究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的规律。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课型:新授课。基本教学思路:这节课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讨论,从而分析概括,光的直线传播和色光、颜料的混合规律。三、教具学具准备霓虹灯、蜡烛、小灯泡、篮球、乒乓球、水槽、牛奶、厚玻璃、三棱镜、手电筒、彩色透明胶片、彩色陀螺、极光图片、雨后彩虹图片、颜料、画板。四、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1.打开事先准备好的彩灯,在优美的舞曲声中欣赏变幻的七色光。2.漆黑的夜晚会伸手不见五指,为什么?(二)新课教学1.整体感知通过观察讨论,认识各种光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真空中的光速最大,通常取c=3×108m/s。白光能分解成各种色光,其中把红、绿、蓝三色光称为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2.教学互动互动1:你知道哪些光源?它们有什么特点?明确观看实物、图片资料,认识各种光源,所谓光源是指能自行发光的物体。例如太阳、萤火虫……。启发大家归类出光源可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互动2:体育课上随着老师的口令,同学们总能很快地排好各种队形,为什么?明确猜想光在空气是沿直线传播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光在空气中、水中、玻璃中的传播情况,从而归纳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互动3:日食、月食是怎么回事?真有天狗吞月吗?明确利用小灯泡,乒乓球,篮球演示日食、月食现象,显然日食、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影子等都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互动3:打靶的时候,怎样才能瞄准?明确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打靶瞄准时只要把枪上的缺口、准星、射击目标三点放在一直线上就行了。其实排队、挖掘隧道、激光引导方向等都是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互动4:打雷时,雷声与闪电同时发生,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明确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快,光在水中的速度是真空中的,光在玻璃中的速度是真空中的。互动5:据有关资料记载:太阳和地球间距离为1.5×108km,太阳光传到地球需8min20s,每秒光传播的距离有多远?明确通过计算光速为3×108m/s,阅读理解“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互动6:夏天雨过天睛时,常会看到彩虹挂在天边,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明确演示光的色散,引导学生观察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彩虹就是太阳光透过空气中小水珠发生色散而形成的。互动7: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的规律。明确可以用不同颜色的透明胶片放置在手电筒前获得色光,探究色光混合规律。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彩色电视机画面上丰富的色彩就是由三原色光混合而成的。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通过制作不同彩色陀螺,观察不同色彩画面混合的效果。3.达标反馈(1)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D)A.月亮B.水晶C.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D.点燃的蜡烛(2)彩色电视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形成的,这三种色光叫做三原色。要画一幅色彩艳丽的画,必须至少要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颜料,显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是不相同的。(3)某人从远处经过路灯,走向远方,他的影子将(C)A.由长变短B.由短变长C.先变短,再变长D.先变长,再变短(4)太阳光从空气中进入河水中,它的传播速度是(B)A.增大B.减小C.不变D.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5)“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4.学习小结(1)内容总结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