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时间:2013年11月25日课题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课时共1课时本节第1课时选用教材必修二知识模块遗传与进化课型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4分离定律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4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过程与方法分析学考说明书中涉及到知识点讨论常见问题的解析方法构建知识体系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复习方法重点杂交实验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难点杂交实验的结果关键对杂交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学方法及课前准备讨论法讲授法教学流程多媒体辅助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多媒体辅助教学内容总结判定常见遗传病的方法:父母正常生出有病的女儿为常隐父母有病生出正常的女生为常显。常染色体遗传病与性别无关。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患者多于男患者。当堂练习:6题、13题、14-17题。讲解例3和例4总结:能稳定遗传的是纯合子。纯合子的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杂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果出现隐性性状一定是隐性纯合子。表现型是基因型和表现型共同作用的结果。7题、8题、10题、11题。重点订证7题:分析:用图的形式表达基因型:A表示AABB只能产生一种配子AB进一、复习相对性状、性状分离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显性性状:在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在F1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讲解例1和例2及例5的BC选项。课堂练习5、14题。二、杂交实验的实验过程:先杂交后自交再测交。一对相对性状的自交结果:表现型: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基因型:DD:Dd:dd=1:2:1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结果:表现型:显性性状:隐性性状=1:1基因型:Dd:dd=1:1二对相对性状的自交结果:表现型:双显性状:单显性状:单显性状:双隐性状=9:3:3:1基因型:9种二对相对性状的测交结果:表现型:双显性状:单显性状:单显性状:双隐性状=1:1:1:1基因型:YyRr:Yyrr:yyRr:yyrr=1:1:1:1讲解例5的A、D选项。例6-例9无论对方产生什么配子,只能表现一种表现型。AaBb与AabbAa×Aa会产生三种配子和二种表现型。而Bb×bb会产生两种配子和两种表现型,故能产生四种表现型和六种基因型。在杂交实验时需要对母本去雄,再授以父本的花粉。一、对遗传现象的解释:(一)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二)二对遗传因子的遗传实验解释:必修是位于二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二对相对性状。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产生的雌雄配子各四种。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遗传因子的组合方式有9种。表现型有4种。数量之比为9:3:3:1二、小结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用自花传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2.先针对一对相对性状,再针对多对相对性状。3.运用统计学的方法。五、构建本意知识体系。课堂同步练习:学考说明书的的相应练习题。课堂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二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板书设计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一、发现者:孟德尔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自交: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测交:显性性状:隐性性状=1:1三、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自交:双显:单显:单显:双隐=9:3:3:1测交:双显:单显:单显:双隐=1:1:1:1课后作业学考说明书51-51选择题。课后反思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