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学生常见问题原因与对策之一检查——学生常见问题原因与对策之一时间:2005-1-2阅读:953次(作者赵雨林本文摘自《学会跟孩子说话》)检查事小,事关重大!(检查是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桥梁。)为什么不检查?“检查”本来是个小环节,我们为什么专门要对检查进行讨论呢?说起“检查”,许多家长可能都感觉到非常苦恼。原因很简单,对于“检查”这一点,所有的家长都会对孩子做过要求,但很多人却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每到一份考试卷子发了下来,发现有那么简单的题目居然错了!孩子会说:“哎!不小心写错了!”家长常会追问:“那你为什么不检查?”通常有两种说法,一是“我检查了,可惜没有看出来,”家长又问“检查了还看不出来?”孩子一时无语,凝着眉头站在哪里似乎也在想:“是啊!检查了,为什么没有检查出来呢?”二是会说:“没有时间了,所以没检查!”家长会说:“那你做的时候怎么不小心点?”孩子依然一脸茫然地站在那里“是啊!为什么做的时候不细心点呢?”唉!检查不出来,没有时间检查,检查有什么用?没有效果和没有效率的检查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检查”的目的是什么,“检查”通常是指作业练习或试卷完成后对其进行回顾,以达成完整、准确的目的。做完一道题后,通过检查发现是否有遗漏、漏解、漏掉单位及回答式等,或者是否解法有错误,如果是语文、英语之类的,可能就要检查一下字词、文法可能还有什么问题,比如“我地书包丢了”或者“Ihaveaapple”之类的,做完所有的作业或卷子,可能就需要对所有的题目进行核实,是否全都做完了等。在考场上我就曾见过一个洋洋得意的学生,问道:“做完了?”那位学生说:“是啊!”结果有一页卷子他就没有做,原来他以为全部题目都做完了,还觉得考题太简单,像这样的低级失误太多了。所以,检查通常是针对“粗心”而言的。对于不会做的题目,检查是没有什么用的。不过,我们已经看过了粗心一节,就应该明白这一点,如果对粗心没有很严肃的态度,想实现检查的环节是不可能的。所有的人都知道为什么要做检查以及做检查的意义,可为什么大多数的孩子还是不能坚持下来?原因有二,一是认为“检查”很多余,这个行为从表面上来看,不是作业,而且还比较浪费时间,况且既然已经做完了题目,自己也感觉没有什么问题,觉的检查也没有什么意思,所以就对检查失去了耐心,觉的它是负担,主观上不接受不喜欢“检查”也就无法使检查成为一种修养;二是不知道“检查”什么!由于对自己可能发生的错误(错误往往具有习惯性)缺乏预见性,所以检查的时候感觉很盲目,检查了半天,还觉的是对的,既然是对的,还检查什么?即使有错的,反正也检查不出来,听天由命了。久而久之,也就不想检查了!客观上缺乏检查的方法和目标也就让检查变的可有可无,最后也就不会检查了。有一画画很好的学生做完作业后,让我看她的作业做的怎么样。我看了看,一共是六道题发现错了两道题,我没有说什么,只很简单地说了句“你检查一下。”她很快检查完后说“赵老师,检查完了,错了一道。”我说:“继续检查。”她说:“还有问题吗?”我说“不知道。”她拿着本看了看:“没错了!”我说:“也许有,再看看。”她说:“不可能有错了”。我说:“好像还有,继续检查。”过了一会儿她又说:“一定是没有了,你捉弄我!”我说道:“你肯定还有错,如果你没有错了,那就是我错了,我愿意打赌做二十次俯卧撑。”(这是我和孩子在一起常做的自我惩罚的方式,老师错了为什么就可以不受惩罚,况且孩子看到老师错了并接受惩罚不仅很开心,对老师会更尊重)这位小姑娘肯定又自信地说道:“如果是我错了,我就送你一幅我自己画的画!”我说:“好!就这么定了!”最后她又很仔细地检查去了,但还是告诉我肯定不会有错了。最后我只好指出在一道题的算式中,“23”这个数字被莫明其妙地写成了“32”,以后的运算当然不可能对了!当然我也就顺理成章地收到学生给我的绘画作品。像这样的情况,每个孩子都会出现,而这种错误的原因往往就是这么简单!遗憾的是错误出现了以后,想要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错误通常会很难。俗话讲:“骑着毛驴找毛驴”就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