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是智力密集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区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现结合江宁实际,特制定本规划纲要。一、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国际发展格局。软件产业国际分工体系已经形成分别以美国、日本欧洲、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三大板块。美国、欧盟、日本占据世界软件产业的前三甲,印度在软件外包领域独树一帜,韩国、爱尔兰等新兴国家和地区形成各具特色的软件产业发展模式。2010年世界软件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2万亿美元,增长15%,其中,美国软件产业规模为4000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30%;欧盟软件产业规模为3100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25.8%;印度软件产业近年来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10年软件产值为600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5%。发展创意产业对一国或区域的发展贡献巨大。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并将创意产业作为国家重要产业加以重点政策支持。到2009年,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英国第二大产业,占GDP的10.6%,仅次于金融服务业。自英国提出发展创意产业后,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从国家和地区战略层面提出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二)国内发展格局。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基础产业之一,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软件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产业高速发展。2010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近12%。我国软件产业相对集中,主要布局在东部地区的一线城市。目前,我国共有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城市,实现软件收入约占全国的80%以上。我国自2003年开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开始走出学术界进入了产业界,成为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中国开始从世界工厂的制造型国家向创意型国家转变。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据统计,2010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中仅网络游戏一项收入将高达122亿元。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快,产值已经占据全市GDP的7.5%。(三)省内发展格局。2010年,江苏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元,同比增长44%,产业规模居北京(3800亿元)、广东(2900亿元)之后列全国第三位。从产业布局来看,南京、无锡、苏州、常州等地软件产业都形成了一定规模和特色,构成了国内独一无二的软件产业城市密集带(沿沪宁线软件产业带),2010年南京、苏州、无锡三市软件产业收入占全省的比重达95%。南京在电力、电信、智能交通等行业软件领域处全国领先地位,正在全力建设“中国软件名城”;苏州依托电子信息制造业基础,正加快嵌入式软件产业基地建设;无锡依托集成电路产业基础,正加快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建设。2010年,江苏省建成70家各类文化产业园区,5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8个国家级、19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南京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重为8%,截至2010年,全南京已建和在建的文化产业园超过40家,入驻企业近700个,投资总额超过80亿元,建筑面积约为250万平方米,是国内文化产业园区发展速度最快、数量最多的省会城市。(四)江宁发展格局1、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国家火炬计划江宁电力自动化产业基地聚集着90多家电力自动化企业,其中南瑞继保、国电南自等20家智能电网软件企业通过了“双软”认定,形成了一批国内著名的软件产业品牌。依托特色产业基地品牌效应,我区抢抓智能电网产业发展的机遇,电力自动化行业特别是国网电科院等一批龙头项目进驻我区,智能电网软件将形成更大、更强的品牌优势。除电力自动化软件外,区内通信软件也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加上行业应用软件,共同支撑着江宁软件产业的发展。2010年,全区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收入268亿元,同比增长47.6%;新增双软认定企业数16家,截止2010年底我区双软认定企业达到85家;软件企业中亿元以上企业37家,千万元以上企业69家;当年引进软件企业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