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财务管理研究_财务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作者:网络搜集下载前请注意:1:本文档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下载之前请确认。2:如果不晓得侵犯了你的利益,请立刻告知,我将立刻做出处理3:可以淘宝交易,七折时间:2010-06-1021:36:35【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高校的财务管理也面临着改革和创新。本文从高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着手就高校选择或建立适合的财务管理制度、寻求最佳的财务管理方法等方面对高校财务管理创新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市场经济活动的多样性使高校的经济活动也呈现出多样性,除教学、科研任务外,还有部分对外投资和从事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高校的快速发展,面临师资、教学设施紧缺、生源竞争加剧等问题,尤其经费紧张的状况十分突出。为了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发展壮大,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高校财务管理必须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管理的要求,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一、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研究(一)成本管理薄弱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没有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的积极性,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职工都普遍缺乏成本效益观念,缺乏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动机。在日常业务活动中,成本控制不严,“跑冒滴漏”及铺张浪费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1.高校的社会定位造成其缺乏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外在压力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不计算利润,只需进行简单的会计核算,其资财提供者政府、捐赠人及其他出资人也不要求取得经济回报,不要求获取相关的利润信息,这必然使高校缺少了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外界压力。2.高校教育经济效益的特殊性造成其缺乏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内在动力高校作为教育产品的生产者,其教育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受教育者知识的增长和劳动能力的提高,是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不断输送能够从事各种劳动的专门人才。高校教育产品的经济效益具有间接性、长期性和潜在性,这就使得高校在生产期间内无法用货币对其产品的经济效益进行直接地测算和计量,当然也就无法体现高校一定期间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成果,所以认为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没有意义。3.高校的发展目标使其忽视成本核算与控制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其发展目标不在于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在于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如实现高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社会声望和影响力的最大化等。因为只有实现这些内涵因素的最大化,高校才能不断地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才能拥有充足的生源,才能筹集到更多的资源,才能保证其自身再生产流程的循环往复。而在现实中,这些目标必然会刺激许多高校偏向注重社会效益,不计投入与产出,全面追求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社会声望及影响力的提高。高校不仅不会去考虑控制与降低成本,相反,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反而会不断加大投入,增加成本,甚至表现出教育成本最大化的倾向。4.现行的资金管理体制制约着高校成本核算与控制积极性的发挥近几年来,虽然我国对高校的资金缴拨方式进行了改革,对高校预算内(外)资金实行了统一收归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制度。但这并未改变国家对高校核定收支、定额(定项)拨款(上缴)、超支不补的资金管理体制,相反,在财政部门对高校当年预算资金结余不结转下年使用的刚性约束下,各高校不是把精力放在控制和降低成本上,而是在努力地寻求如何尽早地将预算资金花完,有的甚至还有用完后再向财政部门要求拨款的心理,不断加大投入,不计成本,忽视效益。(二)分配行为扭曲近年来,面对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教市场新的竞争挑战,我国各高校都在积极谋求发展机遇,整合与优化资源,努力以深化内部分配体制改革为切入点,充分调动单位和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但也应看到,我国高校收入分配改革在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取得实质性进步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