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8页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的复习提纲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本章共分五节,主要介绍货币如何产生、货币形式如何演变、货币的职能与定义、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与演变过程第一节货币的起源1.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2.货币是价值形式演变的必然结果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当一种商品经常起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时,"这种特殊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或执行货币的职能。可见,货币是经常地或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第二节货币形式一、实物货币(一)种类--自然物品(贝、石头、骨头等)一般商品(布、毛皮、烟草等)。(二)局限性--作用范围小、难于保存、不便携带、难于分割二、金属货币(一)种类;贱金属货币贵金属货币(二)形式:称量货币(原始条块)铸币(三)原因:自然属性好,"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语)。(四)局限性(产量有限、不便保管、社会性浪费)三、纸币(一)含义;(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二)产生原因具有可能性(人们不关心货币本身的价值)、现实性(不足值的铸币仍当作足值的铸币流通)、强制性。四、信用货币;(一)含义:在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并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凭证。(二)形式银行券、存款货币、商业票据等,银行信用货币是"真正的信用货币"。五、电子货币;主要指应用电子计算机来贮存、转账、购买和支付。具有快速、方便、安全、节约的特点。第三节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一)含义;即用货币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值。(二)价格与货币购买力;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价格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二、流通手段;(一)含义即用货币媒介商品的交换(二)货币需求PQ≡MV三、贮藏手段(一)含义即货币退出流通而处于静止状况(二)作用;在金币流通条件下,能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在信用货币制度下,具有保存价值的作用。四、支付手段(一)含义指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工资、租金、借贷等。它能超越商品流通的范围。(二)特征价值单方面的转移(三)作用产生了信用活动、改变了货币需要量五、世界货币即货币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第四节货币定义一、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二、货币是"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就是货币"四、货币是在支付商品和劳务时或在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五、货币是法律规定的具有无限偿付能力的事物第2页共18页第1页共1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8页六、几个与货币有关的概念(一)货币与财富;货币不等于财富。财富不仅包括货币,而且包括债券、股票、艺术品、土地、家具、轿车、房屋等金融与实物资产以及人力财富等。(二)货币与收入;货币不等于收入。收入是某一单位时间内收益的流量,而货币则是一个存量,即某一时点上的一个确定的余额。(三)货币与资本;1.内涵不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利润)的价值。2.存在形态不同。资本并不总是以货币形态存在。(四)货币与货币资本1.区别;2.联系第五节货币制度一、构成要素(一)货币材料(二)货币单位(三)货币种类;1.本位币--自由铸造、无限法偿2.辅币--限制铸造、有限法偿(四)准备制度.二、货币制度的演变(一)银本位制(二)金银复本位制1.含义2.类型(本行本位、双本位)3.评价(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三)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第二章信用本章共分三节,主要介绍信用的基本含义与构成要素、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信用形式及其工具。第一节信用概述一、信用的含义;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二、信用的要素;债权债务关系,一定的时间间隔,信用工具。三、信用的产生;信用最早产生于商品交换之中,如果社会产品不表现为商品,也就无所谓买卖;而无买卖,也就不会有赊欠;无赊欠,当然也就谈不上信用。最早的信用是实物信用,逐步转向货币借贷。信用产生于商品流通,又不局限于商品流通。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