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稿)新会计准则中的企业所得税相关问题探讨学生:指导老师:摘要: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公布了最新会计准则。其中,新所得税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要求对所得税采用全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使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更详尽、规范、完整,更符合谨慎性原则。关键词:所得税差异;计税基础;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ThediscussionofsomequestionsabouttheenterpriseincometaxofthenewAccountingstandardsStudent:Tutor:(OrientalScience&TechnologyCollegeof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410128)Abstract:Inordertoadaptthedevelopmentofeconomicglobalization,MinistryofFinancepublishedtheEnterpriseAccountingStandardsatFebruary15,2006.Amongthem,thenewincomeguidelinesfromtheInternationalAccountingStandardsand,inconjunctionwiththeactualsituationinChina,calledforanewincometaxbalancesheetdebtmethodaccounting,incometaxaccountingsothatmoredetailed,standardized,complete,moreinlinewiththeprincipleofcaution.Keywords:Accountingdifferences;Taxbase;Deferredincometaxassets;Deferredincometaxliabilities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公布了最新会计准则。其中,新所得税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要求对所得税采用全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使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更详尽、规范、完整,更符合谨慎性原则。一、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比较分析(一)所得税差异的分类方法不同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两者的目的不同,在原所得税准则中,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的确认时间和范围也不同,因而所得税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额有一定差异,并将这一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两种类型。而新准则与国际惯例接轨,摒弃了“两种差异”的提法,引进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差额。首先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出发明确了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而负债的计税基础则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了在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的期间内,应纳税所得额增加或减少并导致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形成企业的资产或负债。在有关暂时性差异发生当期,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暂时性差异也分为两种形式: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这种变化体现了对包括所得税会计处理在内的企业财务会计视角已经由损益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表观,反映了当前会计界视野的拓宽和认识的深化,以及目标的国际趋同。(二)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不同在原所得税准则中企业既可以选用应付税款法,也可以选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递延法或债务法来进行所得税会计的核算。应付税款法不要求对所得税进行跨会计期间核算,也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而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均在当期确认为所得税费用。造成的纳税影响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必递延到以后各期,当期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递延法或债务法则要求对所得税进行跨会计期间核算。在核算时首先按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然后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确定应交所得税款,最后根据所得税费用与当期应纳税款之差,倒算出本期的递延款新准则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即要求将所得税进行跨会计期间核算。新所得税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使用资产负债法核算所得税。在资产负债法中,企业根据《税法》规定对税前会计利润进行调整,按照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然后,根据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税法计税基础确定暂时性差异。并据此计算递延所得...